1. 首页 > 财经资讯

欧达礼将提前卸任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 在任11年有哪些成绩?

  7月8日,香港证监会宣布,现任行政总裁欧达礼(Ashley Alder)将会离任,并于2023年1月出任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主席一职。欧达礼的现任任期原定于2023年9月30日届满,这意味着他将提前离任。

  在担任行政总裁的11年期间,欧达礼引领了香港证监会的一系列改革创新,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强力监管,他还见证了香港与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

  执掌香港证监会11年引领改革创新见证香港内地市场互联互通

  欧达礼为法律专业出身,后至证券监管部门工作。根据香港证监会官网信息,欧达礼于1982年获取伦敦大学法律学士学位,后于1983年获剑桥大学法律硕士学位,1984年开始投身于法律事业,在香港执业逾20年。他曾于2001年至2004年出任香港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后来重返国际律师事务所。

  2011年10月,欧达礼出任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至今已经执掌香港证监会近11年,经历了四个任期。除了在香港证监会的职务之外,欧达礼自2016年起连任三届国际证券事务监察委员会组织理事会主席,该组织是证券监管机构商讨国际政策的主要平台。

  事实上,在第三个任期结束时,欧达礼就曾欲卸任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职务,他原计划于2020年9月底期满时不再续任,但由于彼时新冠疫情对香港金融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香港特区政府延长了欧达礼的任期。欧达礼最终决定续任,他在当时表示,在异常艰难时期,清晰的监管政策对确保金融体系稳健可靠地运作尤其重要。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是仅次于主席的职位,也是直接处理前线事务的负责人。欧达礼在香港证监会任职期间曾经历了三任主席,包括方正、唐家成、雷添良,三任主席均对欧达礼给出了较高评价。在本次宣布卸任的新闻稿中,雷添良表示,欧达礼一直致力于建立具有最高标准的一流监管框架,以应对香港在本地、区内及全球层面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他还称欧达礼在国际证监会组织及其他国际论坛担任深具影响力的角色,不仅协助香港赢得世界级监管机构的声誉,还巩固了其作为领先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欧达礼任职期间,香港证监会实施了大量政策创新和改革。他监督了香港双重股权架构的引入,2018年港交所开始接受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成为24年来香港资本市场的最大改革。

  在市场监管方面,欧达礼以立场强硬而闻名,他在任期间香港证监会曾开出多笔上亿港元的罚单,还致力于清理因欺诈和市场操纵而饱受诟病的空壳公司。2017年,香港证监会对汇丰银行私人银行(瑞士)开出4亿港元罚单;2019年11月,对瑞银(UBS)罚款4亿港元;今年初,又对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罚款3.5亿港元。

  欧达礼在任期间还见证了香港与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2014年,内地和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沪港通推出,后深港通于2016年开通;2017年,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推出。2022年7月4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下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正式开启交易。欧达礼表示,ETF通是互联互通首度扩展至股票交易以外的领域,此举将能促进香港发展成为ETF枢纽,并凸显香港在联系国际资本与内地市场方面所肩负的独特角色。

  ETF通启动同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简称“互换通”)。这是两地互联互通进一步拓展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举措。

  对于欧达礼的接任者,此前市场曾猜测,香港证监会副行政总裁兼中介机构部执行董事梁凤仪或是可能人选之一。但是,自2006年香港证监会首次设立行政总裁以来,两任行政总裁均由外籍人士出任,因此最终人选仍有待招聘结果确定。

  下一站为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系英国“双峰监管”的代表

  欧达礼的下一站是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其为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英国“双峰监管”模式的代表。

  FCA的前身是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1997年,英国将金融监管与中央银行分离,设立FSA全面监管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FSA成为“超级监管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英国对系统性风险应对和金融稳定政策进行了全面反思,随后于2013年撤销了FSA,并将其职能拆分,新设两个监管机构,分别是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和审慎监管局(PRA),由此形成具有英国特色的“双峰监管”模式。

  其中,金融行为监管局作为对财政部和议会负责的独立机构,负责行为监管,对中小金融机构实行监管,并承担保护金融消费者的职能。审慎监管局作为英格兰银行的内设部门,负责微观审慎监管;同时,在英格兰银行理事会内部设立金融政策委员会,负责宏观审慎监管。英格兰银行集货币政策制定、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职能于一身。

  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中,金融行为监管局和审慎监管局均可实施处罚,二者建立了全方位的协调机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牛慕鸿等2018年的论文,实践中,审慎监管局与金融行为监管局坚持独立履职为主,在交叉领域联合调查、相互配合。公开信息显示,绝大多数处罚案例中,二者基于差异化的监管目标分头检查、分别处罚。此前,金融行为监管局开出的金额较大的罚单包括,2015年对德意志银行罚款2.3亿英镑,对纽约梅隆银行伦敦分行和纽约梅隆银行国际有限公司罚款1.3亿英镑,对巴克莱银行罚款2.8亿英镑等。

  在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过程中,英国的“双峰监管”模式曾被广泛讨论。如何统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以及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微观监管,也是中国实现金融稳定目标的重大任务,英国的经验提供了一定参考。2017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深入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构建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调控体系;2017年11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随后2018年,原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合并,意味着我国新的金融监管框架正式形成。

(文章来源:新京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