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外资机构集体看多中国股市 下半年A股或将呈现震荡上行走势

  虽然近日A股市场整体呈现出震荡格局,但《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高盛、瑞银与花旗等外资机构仍都看好中国股市。

  日前,高盛发给记者的研报中就看多中国股市。高盛在研报中称:“考虑到目前估值较低、配置较低、中国政策环境利好等因素,亚洲股市表现应优于美股。”

  “在6月亚洲其他市场资金流出210亿美元的背景下,A股当月录得110亿美元北向资金流入。市场担忧美国经济衰退或市场大幅调整,对亚洲市场,尤其是北亚地区资金流动产生巨大影响,但A股及东盟市场则较为稳健。”高盛研报还指出。

  不仅高盛,7月6日,瑞银全球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马克·海菲尔(Mark Haefele)等表示,今年下半年,中国股市将继续表现突出,并为中国保留了在亚洲股市中的最优先评级。此外,近日花旗银行策略师Robert Buckland等在报告中还称,将中国股票升为超配,因为目前估值相对有吸引力,并且在全球货币政策收紧之时,中国政策偏向宽松。对未来12个月亚洲整体前景持乐观态度,MSCI亚洲(日本除外)指数可盼双位数增长,因相对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亚洲市场的估值合理。

  对于外资集体看多中国股市的现象,望华资本创始人、总裁戚克栴7月11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从中长期来看是向好的。中国股市在上海疫情导致的4月25日恐慌性抛售后,尽管经过1个半月的反弹,目前除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高歌猛进’的板块之外,其他的行业目前仍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估值水平,即相对于4月25日的谷底反弹了10%~20%左右。在这样的水平下,结合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趋势来看,中国股市总体是值得看多的。因此,外资银行集体看好中国股市。”

  晓鹰投资总经理和广日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外资机构看多中国股市主要存在两个因素:一是中国股市跌到了一定的合理价值区间。这是外资作为长期投资始终关注的一个方向;二是从整个全球市场来看,中国的通胀控制比较好,而欧美国家为控制通胀收紧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引发市场衰退的担忧。从这点来看,中国是相对比较好的避风港。”

  在资金方面,6月份以来北向资金呈现净买入加大的现象。数据显示,今年6月,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额达到729.60亿元,月度净买入额为互联互通以来历史第三高,仅次于2021年12月(889.92亿元)及2019年12月(729.94亿元)。还有数据显示,就在7月4日~8日当周,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达35.6亿元,连续6周净买入。

  不过,在经过5~6月两个月的快速上涨后,7月初以来市场整体呈现震荡格局。

  记者注意到,刚刚过去的7月4日~8日当周,A股震荡分化,三大股指涨跌不一。上证指数累计周跌幅为0.93%,报3356.08点;深证成指累计周跌幅为0.03%,报12857.13点;创业板指累计周涨幅为1.28%,报2817.64点。

  就此,和广对记者表示:“近期股市出现波动是因为股价本身已经涨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些好的股票都是30%到50%,甚至100%的反弹,所以股价本身到了一个需要调整的阶段。”

  戚克栴还告诉记者:“近日A股的波动调整是因为:一方面,中国市场的‘从众’投机心理依然普遍,从新能源、电动汽车今年第一、二季度的‘大跌大起’就可以证明。这说明中国股市的‘不成熟性’、投机性依然存在,而且还比较重。另一方面,各方面不利市场因素的叠加,包括外围股市如美欧市场波动、国际油价回调、全球滞胀风险加大等。因此,近期波动并不吃惊。”

  国盛证券还认为,在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升温、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的扰动下,A股市场各大指数保持着强势横盘整理状态。两市持续反弹超2个月,多头结构明显,且仍未出现比较明显的调整信号。沪指在连续上行之后,在年线和半年线之间震荡,这是对短期涨幅的消化,同时也为延续上行趋势蓄势。当前市场处于上升趋势,平台整理阶段,只要上升趋势不被破坏,调整反而是机会。

  后市A股走势如何?

  展望后市,和广告诉记者:“预计后市会呈现震荡向上的走势,整体A股可能还有10%~20%的上涨空间。”

  招商证券也持类似看法,202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信用上行周期,全球经济则进入衰退期,美债收益率有望见顶。A股将会延续此前趋势,呈现震荡上行的走势,全年走出√的概率进一步提升。

  在板块配置上,国盛证券建议,关注高景气赛道锂电、光伏、汽车板块,高低切换和细分题材切换的轮动机会,低位且具有性价比的医药板块,以及半年报较好的个股机会。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