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现金为上:旭辉3亿美元永续债权衡


  小心谨慎。

  7月11日,旭辉控股集团(00884.HK,简称“旭辉”)永续美元债(XS1653470721)延续自7月7日以来的跌势。截至发稿时止,该笔永续债净价56.0385美元,收益率673.4684%。

  或许受到不赎回永续债的传闻以及当天多只地产龙头股被剔出恒指影响,11日旭辉股价跌3.72%,收于3.11港元。

  资本市场翘首以盼旭辉关于8月24日到期美元债的赎回公告。7月10日,市场等来了旭辉关于回购于2023年1月到期的5.50%美元债(1750975200)的公告,据披露,于2022年7月8日,公司已购回本金总额为500万美元,相当于该笔美元债本金总额约1.67%。

  查询第三方债券工具可见,这是旭辉在2023年上半年唯一一笔到期美元债。旭辉称,日后有合适的时机,将进一步回购这笔美元债。

  这意味着,旭辉不准备赎回永续债了,而是把心思放在前述美元债偿还与公司发展上。当下的民企,提升资金利用率才是王道。旭辉CFO杨欣曾对外表示,公司将在企业财务安全边际与融资成本之间做出平衡;将资金用在最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地方,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为股东创造价值。

保留更多现金

  旭辉8月到期永续债存续规模为3亿美元,如不赎回,利率将重置到11%,每年约增加1亿人民币财务成本。表面看,旭辉将付出更高的财务费用,但鉴于当下美元债波动行情,新发债更难,旭辉如此资金腾挪仍然低于近期新发(二级收益率>30%)成本;后续,旭辉也有权根据市场变化,可随时赎回,提前一个月公告即可。

  旭辉不赎回永续债,转而回购美元债,还有一个背景,就是旭辉的股价和债券价格自6月下旬以来的大幅波动。旭辉股价从6月7日至30日上涨26%之后,自7月1日以来回落近18%(恒指回落1%),其债券价格更是下跌超过20%。

  近期民企高收益债券市场情绪普遍走弱。对旭辉而言,目前保留更多现金是更优且谨慎的选择。前述赎回500万美元的2023年1月到期的美元债,目前在75美元的低位,旭辉此时回购显然是划算的。

  旭辉选择不赎回8月到期的永续债,多少影响了近期该公司股价与美元债走势,但长远来看,这是旭辉债务管理的一次后手。

  当下的行业流动性仍然偏紧。今年1-6月,房企海外债发行规模同比大幅下降超90%。永续债的处理手法,正荣地产(06185.HK)的遭遇可资借鉴。正荣地产有一笔2亿美元永续债(XS2013512608)在今年3月到期,当时正荣地产已兑付两期美元债利息合计约2250万美元。然而,不久后,正荣地产2024年到期美元债突然大跌,正荣地产永续债也因被反悔赎回而大跌。

  2月11日,正荣地产、正荣服务股价闪崩,那时候,正荣地产管理层面对投资者仍坚称,将会按原计划赎回永续债。无奈该公司股债持续大跌。2月下旬,正荣地产对外宣布,预计现有内部资源可能不足以解决于2022年3月即将到期的债务,包括3月5日悉数赎回永续债。

  鉴于此,旭辉对于永续债的态度也较为坚决。知情人士透露,旭辉就是否赎回永续债,与投资人、评级机构、分析师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做了沟通和意见收集,在获得资本市场对于永续债操作方式认可的前提下才作出这一决定的。

小心谨慎

  尽管在2022年,旭辉已无刚性到期债务,但该公司仍积极管理2023年到期债务及优化债务结构,包括美元债回购计划等。

  根据旭辉此前所披露,该公司管理层近期也连续增持境内公司债近千万元。旭辉执行董事兼集团执行总裁陈东彪及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杨欣于2022年6月23日至2022年7月7日期间于二手市场购买集团的境内公司债券,总代价合共约为人民币954万元(不包含相关交易费)。

  从近期一系列资本操作来看,旭辉正在权衡利弊。比如美元债大跌的前提下,回购美元债有助于市场信心恢复;但在当前波动的美元债市场下,如果要新发行3亿美元的再融资将会非常困难,选择延期相当于手握现金。

  作为示范性民营房企,旭辉上半年公开市场直接融资超过46亿;再融资也在持续恢复,新发行5亿公司债和10亿中期票据;各类银行贷款保持畅通,近期通过3个持有物业获取37亿经营性贷款补充现金流。

  况且,2022年前6月,旭辉取得累计合约销售回款超过人民币740亿元。此外,今年上半年,旭辉销售金额提升较快,前五月回款率超过120%,6月销售环比增长25%达到135亿,来访量增长10%。总体而言,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销售贡献较多。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竺劲分析认为,旭辉6 月销售金额同比下降 48%,较上月收窄 12 个百分点,环比则增长 25%,已迎来边际改善。与此同时,旭辉的代建业务发展提速,1-6月获取了29个代建项目,实现了政府代建、资本代建等业务模式的突破。

  显然,新业务的开拓也需要资金,这就不难理解旭辉对于债务管理小心谨慎的做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