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中国太保寿险广分冯军: 老龄化加速 ,“第六险”如何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难题

  老龄化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据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万。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同时,还伴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化现象,传统的反哺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峻挑战,“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人员长期护理已成为突出问题,对长期护理服务提出了现实需求。

  据预测,203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24亿,届时将占人口总数的14.64%。加速老龄化带来的不仅是养老金的捉襟见肘,还有老年失能人员护理的巨大需求。在这一背景下,被称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自2016年6月,2省15市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之后,长护险就开始燎原之势,截至2021年底,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城市增至49个、参保超过1.4亿人,累计160万失能群众获益,年人均减负超过1.5万元。

  广州是全国首批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2021年1月,新修订的《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试行办法》正式实施,不仅新增18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纳入覆盖范围,还将享受待遇人员范围由重度失能人员扩增至全体有护理需求的失能人员。

  作为长护险承办险企的“优等生”中国太保寿险广东分公司已经连续三轮中标广州市长护险委托经办服务项目,连续两轮蝉联该项目考核评估第一名,打造了广州长护太保服务的响亮品牌。 日前,围绕长护险在广州的保险范围、保险情况以及申请条件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太保寿险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冯军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


  满足三个条件可以申请长护险

  《21世纪》: 目前中国太保寿险广东分公司(下简称公司)的长护险受众客户有多少?每年的增速如何?投保和赔付的情况如何?

  冯军:截至2022年5月底,公司服务的越秀、荔湾片区共有17680人享受长护险待遇(其中机构护理2897人,其中居家护理14783人,同比增长75.40%,较上年有大幅度的提高,且每年都呈阶梯式稳步增长。

  广州作为国家第一批长护险试点的城市之一,也是省内唯一的试点城市,自2017年启动以来,先后经历了三轮试点政策,享受人群从职工医保参保人逐步放宽到职工医保及18周岁以上的居民医保参保人;待遇标准也从重度失能、重度失能+失智,扩充到长护1级--长护3级,按照失能等级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待遇享受标准和服务项目内容。为广州市失能参保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待遇保障,大大增强了参保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1世纪》:普通市民需要什么条件才可以申请长护险?长护险的费用如何?申请时间需要多久?

  冯军:长护险申请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条件:

  条件一: 职工医保及18周岁以上居民医保参保人,正常享受医保待遇且按规定参加长护险并足额缴费;

  条件二:居住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内;

  条件三: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生活不能自理已达或预期将达六个月以上,病情基本稳定。

  长护险本身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只需要参加广州市医保即可,但是评估仍需要一笔费用。

  评估费用:200元/人。按照试点政策,评估费用与评估结论相关联,评估结论为长护2-3级的,100%由医保基金支付;评估结论为长护1级的,申请人承担(50%)100元,医保基金支付(50%)100元;评估结论为长护0级的,评估费由申请人全部承担(100%)200元。

  申请时效:从提交申请开始,10-15个工作日即可收到评估结论。

  公司参与广州长护险工作,是属于委托经办服务项目,按照医保部门的采购要求,我司主要提供鉴定评估、待遇经办两大板块的服务工作,不承担长护基金待遇支付风险,总的来说,对企业经营压力影响有限,公司通过参与民生项目的经办工作,进一步锻炼队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公司品牌价值。

  《21世纪》:公司是否有评估过,购买长护险相比没有长护险的投保人,生活质量或者寿命是否出现何种变化?

  冯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

  广州长护政策实施以来,对经失能评估符合条件的长期失能参保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保障失能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提升他们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通过日常经办服务接触享受长护待遇的人员,可以明显感受到享受长护险待遇的参保人在生活质量上有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对于长期缺乏规范照护的居家失能人员,长护险让他们多了一位“家人”,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大大增加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长护险的实施有三个难点

  《21世纪》:目前长护险还属于试点,从试点过程中看,长护险现在有何难点或者困局?险企最希望社会或者政府给与什么样的支撑?

  冯军:自2018年我司经办长护险项目以来,随着长护险试点政策不断调整优化,我司经办片区待遇享受人数从2018年末的2132人,截至2022年5月增加至17680人(其中居家护理14783人,机构护理2897人),服务人数持续上升,给经办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居家护理服务的监管难度较大。长护参保人目前享受待遇的主要是以居家护理,由于居家护理服务发生参保人住址地点的分散性、隐私性和封闭性,对于服务质量的监管难度较大。

  2.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有待提升。目前存在专业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兼职护理人员服务技能不规范等问题,需要持续加强服务队伍的建设。

  3.信息支撑的技术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需加大力度完善信息系统建设,通过科技赋能,助力长护险的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制度运行效率,优化监管手段,确保基金安全。

  《21世纪》:疫情已经三年有余,长护险的实施困难增加,保险公司有没有对这方面进行改进?

  冯军: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影响到长护险实施的方方面面,我司积极应对,在长护制度试点框架内,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群众满意为准绳,不断优化经办服务流程,先试先行实施线上评估、线上视频巡查稽核,确保长护经办工作有效开展同事做好风险管控,切实维护参保人权益及基金安全。

  针对不同试点阶段的长护政策调整,我司也主动作为迎合政策做好衔接,一是提高内部评估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评估质量;二是优化评估作业模式,缩短交通时间,延长现场评估作业时间,保证效率;三是按要求对管辖片区内长护定点机构进行有效引导,及时跟进反馈解决各种问题;四是积极推动新政策的实施,做好衔接工作,加强多部门间的沟通与联系,率先快速打通群众最为关心的评估申请、复评等工作流程。

  长护险无法完全取代商业保险

  《21世纪》:长护险目前是否都是险企和护理机构合作?合作过程中是否会有一定的难题?险企或者被保险人如何对护理机构进行监督?

  冯军: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是医保部门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公开招标确定的四家险企参与项目进行经办实施,险企和护理服务机构分别与医保中心签订相关服务协议,履行工作职责。险企负责待遇经办工作,同时作为失能评估机构开展有关工作。

  险企与护理服务机构的合作在当前的制度框架下较为顺畅,险企做好经办服务需要护理服务机构配合,护理服务机构开展相关业务需要险企的指导与帮助,双方均在医保中心的指导下各司其职为参保人提供不同的服务,共同构筑长护险的良好生态。同时,险企也作为政府委托的监督机构,对护理服务机构进行服务监管,对参保人享受待遇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跟踪回访。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极易出现关联性的风险,我司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轮岗制度、廉洁教育、保密制度等等,确保经办工作开展中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护理服务机构的监督,我司建立了定期的巡查及突击检查机制,及时对其不符合业务规范的行为进行纠正。对于被保险人,我司也建立了回访及满意度调查的制度,公开我司服务电话为参保人及时解决各种政策的疑问,提供反馈问题的渠道。

  《21世纪》:险企对申请人的长护险定级之后,不同级别之间服务的内容是否有所区别?多少时间可以进行调整?

  冯军:广州长护险政策对服务内容有明确规定,目前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生活照料服务,包括基本生活照料(基础项目5类15项、按需项目6类14项)和专项护理服务(5类12项),合计41项;二是医疗护理服务34项;三是设备使用服务8项。

  申请人的长护险定级之后,不同级别人员之间的服务内容都是从上述三大类中选择,由服务机构按照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服务计划并实施相关服务,但不同级别人员的服务频次要求以及长护险报销限额是有所不同的,在政策中均作出了明确规定。

  目前长护险评估结论的有效期是不一样的,其中评估为长护1级、2级的结果有效期为一年,评估为长护3级的结果有效期为两年,过程中如果参保人身体状况发生变化,可以按照政策要求适时进行调整。

  《21世纪》:有了长护险,是否就不需要其他的保险?和长护险相比,商业险的补充作用如何体现?

  冯军:目前政府部门实施的长护险主要解决的是失能人员的照护问题,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性安排,能够解决基本问题。但相较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的需求,只有基本的制度安排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因为商保产品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补充,以应对未来确定或不确定的风险。

  举个例子,养老问题可以说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确定问题,但年老之后身体状况如何是不确定的,需要储备一笔养老金来保障老年生活质量不受影响是确定的,而且我们每一个人的退休金是否可以足够应对也是不确定的。为此,我们呼吁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先行规划,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通过保险产品的合理配置,以确定的拥有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