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总规模46.1万公里!最新规划出炉:国家高速公路中仍有约2.8万公里待建路段 另有3万公里繁忙路段需扩容改造

  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同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规划》提出了国家公路网到2035年的布局方案,总规模约46.1万公里。

  根据《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里程约16.2万公里,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6条地区环线、12条都市圈环线、30条城市绕城环线、31条并行线、163条联络线组成,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5.8万公里,其中含扩容改造约3万公里。

  普通国道网规划总里程约29.9万公里,由12条首都放射线、47条北南纵线、60条东西横线,以及182条联络线组成,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11万公里。

  《规划》实施后,国家公路将依然保持“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两个层次,普通国道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国家高速公路布局方案图图片来源:《国家公路网规划》

  实现所有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普通国道

  相比2013年出台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此次发布的《规划》有哪些主要变化?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副司长周小棋在此次发布会上介绍,本次《规划》与2013版规划相比,规划总规模增加了约6万公里。

  其中国家高速公路净增里程约2.6万公里,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的主骨架没有变,主要是增设了12条都市圈环线、11条并行线和58条联络线,调整了6条既有规划路线走向;普通国道净增里程约3.4万公里,主要增设101条联络线,调整了41条既有规划路线走向。

  新的规划路网进一步加强了对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支撑,国家高速公路网整体覆盖范围从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及以上城市,进一步延伸到了城区人口10万以上的市县,普通国道进一步补强了地市间通道和对重要景区的连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发布会上,周小棋还对《规划》如何服务新型城镇化作出详细介绍。

  他强调,在服务新型城镇化战略方面,《规划》以提升和改善城市群、都市圈地区国家公路网络化水平为重点,从三个方面优化完善路网布局:

  一是强化城市群内部重要节点间的联系,增强城市群国家公路网络的便捷性和可靠性,有力支撑城市群内部2小时交通圈构建。

  二是结合城市规划和未来发展趋势,着力完善特大、超大城市国家公路网络,增设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增强特大、超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提高路网衔接转换效率,高效服务都市圈1小时通勤需求。

  三是加强中小城市和县城对外联系,实现全国市地级行政中心和城区人口10万以上市县的县级行政中心30分钟上国家高速公路、所有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普通国道,便捷服务基本覆盖全国。

  推进国家公路基础设施智慧升级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领域。新一轮《规划》的实施,对稳住经济大盘将产生哪些积极作用?

  对此,周小棋在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表示,近年来,国家公路快速发展,建设投资维持高位运行,已成为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领域。

  “十三五”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投资占GDP比重约为2.4%,其中国家公路建设投资占公路建设投资的比例基本稳定在36%左右,在稳投资、稳增长方面作用十分显著。

  从国家公路未来建设需求看,根据匡算,国家高速公路中仍有约2.8万公里待建路段,另有约3万公里繁忙路段需要扩容改造,普通国道中有约11万公里需要建设和改造,未来建设任务仍然繁重,国家公路建设对于拉动有效投资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而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国家公路上的深度应用方面,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王松波介绍,《规划》坚持创新驱动,将创新智能和绿色低碳作为国家公路网发展的重要原则和目标,并提出了具体实施要求。

  比如,《规划》提出要推进国家公路基础设施智慧升级,大力发展“新基建”,推动国家公路基础设施与信息网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国家公路数字化、网联化水平,加快实现国家公路网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

  与此同时,要强化数据动态采集、更新、共享,推动与建筑信息模型、路网感知网络同步规划建设,将采集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公路工程建设内容,加强ETC收费系统数据、导航数据、手机信令等各类相关数据挖掘和融合应用,提升数字化管控和科学决策水平。

  而在绿色发展方面,则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国家公路与铁路等线性基础设施的线位统筹和资源共享,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尽量不占或少占永久基本农田,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