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截至6月底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

  本报讯记者徐恒报道: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等嘉宾介绍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

  据介绍,截至6月末,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8.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2.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239万户,同比增长36.8%。

  “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普惠小微贷款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不断强化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阮健弘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助企纾困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此外,还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全力支持稳经济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一是强化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政策支持。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23条,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餐饮业恢复发展,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等政策措施,通过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等方式,支持受困企业抵御疫情影响。

  二是加强多层次政银企对接。强化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协调联动,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应用,通过线下主动走访、线上服务平台推送等方式,目前,全国建立了包含64.8万家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名录库,累计发放贷款9.6万亿元。

  三是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出台《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

  四是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上半年共发行了2155亿元,有效拓宽了中小银行信贷资金来源。推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发挥供应链票据平台作用。截至6月末,累计促成应收账款融资36.5万笔,金额达16.7万亿元。

  关于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使数字人民币作为科技名片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完成了精彩亮相。

  此外,数字人民币试点从原来的“10+1”试点地区拓展到15个省市的23个地区,深圳市、苏州市、雄安新区、成都市4个地方取消了白名单限制,吸收兴业银行作为新的指定运营机构。截至今年5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大约是2.64亿笔,金额约为830亿元人民币,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到456.7万个。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稳妥有序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加强场景建设和应用创新,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