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来伊份拟6000万元加入创投圈 私募基金源何成为上市公司“香饽饽”?


  近期,消费品牌扎堆涌入创投圈。

  7月12日,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603777.SH)发布公告称,拟出资6000万元,参与设立上海来伊份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针对消费品和食品行业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同日,餐饮供应链龙头千味央厨也发布公告称,公司出资 7500 万元参与认购河南上德合味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份额,重点布局连锁餐饮、餐饮供应链、预制菜等相关行业。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上市公司转战“创投圈”,大多是希望能够在投资理财上为公司赢得更多资金。来伊份此次参设私募投资基金,大抵也希望用此“副业”拓宽投资渠道、提升空闲资金的使用效率。

  但记者发现,近年来来伊份主营业务增长缓慢,收益不佳。那么,来伊份在此时参设私募投资基金是否跟近年来主营业务增长缓慢有关?对此,来伊份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参投私募,是从产业角度做的长远考虑和布局,与公司经营业绩无关。”

  事实上,这只是近期上市公司频繁参与设立私募投资基金的缩影。《华夏时报》记者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7月14日,今年以来已有近50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含相关方)参与投资的基金获得私募投资基金备案。

  来伊份拟6000万元参与成立私募公司

  来伊份发布的《关于合作设立私募基金合伙企业的公告》显示,本次设立的基金总规模为1亿元人民币。其中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6000万元,占基金60.00%份额;松江创投拟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 1950万元,占基金19.50%份额;茸丞企管拟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1950万元,占基金19.50%份额;永鸿基管拟作为普通合伙人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100万元,占基金1.00%份额。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上市公司转战“创投圈”,大多是希望能够在投资理财上为公司赢得更多资金。来伊份此次参设私募投资基金,大抵也希望用此“副业”拓宽投资渠道、提升空闲资金的使用效率。

  记者整理发现,近年来来伊份主营业务增长缓慢,收益不佳。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来伊份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6.36亿元、38.91亿元、40.02亿元、40.26亿元,同比增长12.36%、7.01%、2.85%和0.59%,增速持续下滑;扣非净利分别为8572万元、-4653万元、-3296万元、-1.046亿元,也在持续下跌。

  对此,有人质疑,来伊份在此时参设私募投资基金是否跟近年来主营业务增长缓慢有关?但来伊份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参投私募,是从产业角度做的长远考虑和布局,与公司经营业绩无关。主要为投资布局于消费品与食品行业相关领域的境内外优质或高成长的企业,拓宽投融资渠道,整合产业资源,打造食品产业生态圈。”

  对于此次参与设立私募基金的影响,来伊份表示,合作设立基金,有利于借助外部专业团队对细分行业进行梳理和研究、发掘和培育优质项目,为公司未来进行产业整合提供项目储备。此外,也能利用各方所在领域优势,实现能力互补,资源整合,共同关注、布局健康食品等新消费领域,推动新消费行业健康发展。

  不置可否的是,参设私募投资基金是来伊份增加未来投资收益的一种方式,但却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其主营业务业绩不振的现状。

  当前,从行业来看,来伊份净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仔细分析发现,公司销售费用占比太高。年报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销售费分别为13.06亿元、13.09亿元、13.57亿元,营收占比32.63%、32.51%、32.53%。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零食行业中,最为核心的研发费用率和研发投入这两项仍比竞争者低。2019年至2021年,来伊份研发费分别为2407万元、1579万元、503.1万元,逐年成倍缩减,研发费用率甚至不到1%。此外,来伊份线下收入占比太多,线上营收占比太少,2021年“线下渠道”收入占到总营收约87%。

  只靠“副业”提升收益只能是杯水车薪,改善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才是破局之道。面对公司亟需拯救的主营业务,来伊份方面对《华夏时报》表示:“2021年公司不断完善业务布局,优化门店结构,加大全渠道业务的开展,重点推进加盟业务发展,经营业绩取得明显改善。未来公司会继续发力线上线下建设,并加大对新零售的布局,同时优化费用结构,持续改善盈利能力。”

  投资成新抓手,更多实业企业扎堆做LP

  就在同一天,另一家消费公司也做起了LP。

  7月12日,餐饮供应链龙头千味央厨发布公告称,公司出资 7500 万元参与认购河南上德合味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份额。公告显示,该基金首次募集金额 2.5 亿元,重点投向食品、餐饮、餐饮供应链等行业。

  早在此前,多家消费巨头纷纷涌入“创投圈”,扎堆做起了投资。近日,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发公告称,将使用自有资金1亿元,投资杭州红杉晟恒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22 年 5 月,伊利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健瓴资本拟以自有资金共同出资设立健瓴种子基金,设立规模为 3.5 亿元,聚焦健康食品、健康相关领域。此外,娃哈哈、亲亲食品、周黑鸭、绝味食品等知名消费品牌均涉足创投圈,掀起一股“投资热”。

  《华夏时报》记者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4日,今年以来已有近50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含相关方)参与投资的基金获得私募投资基金备案。由此看来,上市公司携手私募基金、引入专业资产管理团队、加强产融结合等趋势愈加明显。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参与发起设立私募基金的主要目的大多为“构建立体生态投资体系”“增强产业协同效应”“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厚公司投资收益”等。设立基金投资的主要方向也大多为公司所属行业。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积极投资私募基金有多方原因,“一方面,上市公司自身良好的融资属性,使得公司自有资金本来就有投资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再者,借助私募管理人专业的行业研究、经验、资源、管理等,可让上市拓展新的收益点或者企业第二增长曲线;此外,不排除上市企业通过私募在自身行业上下游发现优质标的,进行整合并购”。

  荣浩认为,参设私募投资基金有诸多利好。如果是纵向投资,大多数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在行业的资源能力进行精准赋能,会很快见到成长和效果。如果是横向投资,对于部分平台型和基础设施型的上市公司,横向赋能的效果也会比较显著。

  同时,转战“创投圈”也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弊端和风险。荣浩表示,投资背景太明显可能导致竞争同行调研受阻,特别是一些知识产权或者技术保护强的行业。此外,上市公司可能会对背投企业产生依赖性,从而导致关联交易占比高,外部交易对手变少,如果处理不好与所投企业的利益和关系,也会出现如“退圈”等反噬现象。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