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有为政府”加“有效市场” 深圳5个“30条”助力经济突围

  近日,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下称“稳增长30条”),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挖掘消费潜力、推进文旅恢复、消除物流堵点、加强民生保障。

  此次的“稳增长30条”,已经是今年深圳今年出台的第五个“30条”。3月24日,深圳发布了“纾困解难30条”,确保稳增长和惠民生;4月8日,深圳发布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5月23日,深圳发布“促消费30条”措施,围绕消费端、生产端同发力,实物消费、服务消费双促进;5月27日,深圳出台“工业经济30条”,聚焦影响当前工业经济稳增长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

  相比较之下,此次的“稳增长30条”是一个综合性的“30条”,不仅将之前应用得比较好的政策加以延续,还对部分政策加大了执行的力度,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加强版的“政策包”。

  政策的连续性、普惠性和广覆盖,为深圳的经济复苏、企稳带来直接的助力,更带来了市场主体信心的恢复。尤其是在又一轮经济调整的关键时刻,有效的政策,或将为深圳崛起更多的新兴产业,加一把火。

  预期趋稳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今年1-5月,深圳市市场主体累计达到385.4万户,市场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深圳的五个“30条”,保市场主体成为最显著的导向之一。以最新的“稳增长30条”为例,居于首位的措施仍然是多措并举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包括推动留抵退税“直达快享”,加大失业保险稳岗力度等。其次,深圳还加大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在挖掘消费市场潜力方面,也尤其聚焦于企业,提出了包括支持首店首发经济,支持批发零售企业扩大市场,推动餐饮业态升级等具体措施。

  可以看到的是,保市场主体,既起到实质性的促进经济恢复的作用,更稳定了预期,提振了市场的信心和活力。

  1-5月,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比1-4月提升0.7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今年以来深圳机场口岸连续5个月实现进出口货量同比增长,上半年进出境货运航班1.09万架次,同比增长39%,进出口货量达38.2万吨,同比增长22.4%,实现进出境架次和货量的双增长。

  投资则是反映市场信心最好的风向标之一。根据深圳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预期目标,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而在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实现增长10.9%,在一季度这一增速为4.9%,1-4月上升至8.9%,增速逐月走高。

  其中,1-5月深圳工业投资增长50.7%,当中的制造业投资增长44.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4%。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0.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6%。高技术产业投资活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1.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76.7%。

  另一方面,在保市场主体之外,深圳的五个“30条”,既注重“惠企”,也同样“利民”。

  以“促消费30条”为例,其中鼓励汽车消费就包含了10条措施,包括支持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增加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投放,放宽混合动力小汽车指标申请条件等,对新购置符合条件新能源汽车并在深圳市内上牌的个人消费者,深圳提出给予最高1万元/台的补贴。

  随即在深圳举办的2022年度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成为直接的受益方,今年车展预定和成交车辆逾4.1万台,成交总金额逾120亿元。一位逛过车展的深圳市民称,人山人海,特别是感受到大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高涨。

  深圳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份,市场销售回暖明显,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比4月份提升2.7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类的表现最为亮眼,增长了3.9%,比4月份提升9.4个百分点。

  考虑到“促消费30条”的出台时间是在5月下旬,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的举办时间从5月底持续到了6月初,新增的2万个粤B增量指标是在7月投放,随着种种利好的叠加释放,深圳消费回暖的趋势有望在6月和下半年的数据中进一步显现。

  当市民敢于消费了,愿意消费了,传递的更是一种信心恢复的讯号,这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与动力。

  孕育创新机遇

  “在对微观经济体的调研中,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专注,总能感觉到深圳经济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在深圳高质量调研中,一位随行专家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感叹称。

  今年以来,全国经济形势在内外部的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变得复杂严峻,国际局势动荡,疫情多点发生。不可否认的是,不少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着困难,说是正在遭遇一场危机也不为过。

  但从创新的视角来看,危机中往往孕育着新的机遇。在全球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深圳的企业正在勇当弄潮儿。

  比亚迪刚刚发布了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亿元-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8.59%-206.76%;在动力电池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欣旺达,5月已位列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第五,自去年8月以来,欣旺达先后至少披露超过7起对外投资,总金额超过600亿元;国内数据领域的头部企业华傲数据,已经是参与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数据建设最多的企业之一;在气凝胶领域创业7年的中凝科技,成为了国内唯一一家在此领域取得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

  从整体情况来看,今年1-5月,深圳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179.2%、186.3%、78.8%、30.7%。

  深圳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曾列举过过去一个时期的案例,深圳在2010-2013年期间曾出现过一轮转型衰退,即大量老的企业开始外迁,而大量新的产业还没有产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圳采取了多种措施支持创新产业的发展,包括“创新券”、创业资助、研发资助和金融科技政策的支持等。

  其中,“创新券”支持小微企业在市场上寻求社会的支撑,有效提高了企业研发投入的比例;创业资助的主要对象是成立不到4年的科技企业,以及在创业大赛中获胜的支持项目,最高规模可到50万。通过一系列政策,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小微企业、中小型企业获得了比较快速的成长。

  唐杰指出,每一轮经济调整,深圳都会出现一批新企业。一轮接一轮的转型,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创新企业,孕育了一波波新兴产业。在产业化、数字化的浪潮下,深圳企业需要抱团取暖,合作共赢,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越是在危机中,企业越要主动求变,寻求新突破,而在这一过程中,好的政策无疑将起到有效的助力。深圳最新出台的第五个“30条”,也不乏促进和支持创新的举措,譬如,将符合条件的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可申请最高6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和最高500万元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等。

  当前,全球上一轮产业革命提供的动能已近尾声,世界经济复苏发展需要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动能助力。对于深圳而言,凭借着“有效市场”加“有为政府”,将可能续写新一轮引领新兴产业崛起的辉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