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后 上海想让居民在“家门口”就有“一江一河”

  上海是一个河网密布的城市,有河湖47086条(个),总面积达649.2平方公里。

  2017年以来,上海累计整治5000余条中小河道和1.8万余个劣五类水体,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到2018年,基本消除了黑臭;到2020年底,基本消除了劣五类水体;2021年,水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镇管以上河湖水质为优三类的占比达70.7%,河湖水面率达10.24%。

  将来,上海的水环境治理如何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海市水务局局长史家明在今天(7月18日)的“2022民生访谈”中表示,“十四五”期间,上海水环境治理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提升水体水质,让江河湖海更美丽,地表水达到或好于三类的水体比例达到60%。

  “十四五”期间,上海水环境治理将主要在四方面用力。

  一是持续实施河湖综合治理,突出水系概念。

  “许多河道是联通的,组成了一个水生态系统,因此治理也要系统,不能‘单打独斗’。”史家明表示,“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力争打通所有骨干河道断点,目前仍有118处,实施300公里的骨干河湖综合整治工程,并打造淀山湖、元荡、金汇港等特色水系,完善226条骨干河道为基础框架的河网水系。

  不仅水要清,岸也要绿。在畅通水系主脉络、确保河湖水系连通的同时,上海将进一步贯通河岸开放空间,提高生态护岸比例,打造“一区一廊”的水生态廊道,让每个区的居民在“家门口”就有引以为傲的“一江一河”。

  二是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打造集中连片的亲水环境。

  “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建设50个“河湖通畅、生态健康、清洁美丽、人水和谐”的高品质生态清洁小流域。今年先完成15个示范点建设,开展约1000公里的中小河道生态修复,重塑健康自然的河岸线,营造自然型河湖水体。

  三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和提标增效。到2025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0%,出水水质达标率不低于90%。

  四是以水质论英雄,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

  目前,上海设置市、区、街镇、村居四级河长6300余名,覆盖全市4.7万多个河湖,“每条河都有河长”“河道有问题找河长”;围绕“管住排污口、阻断污染入河”,在全市468个入河排污口落实166名企业河长;有护河志愿者和民间河长4.6万余人,持续强化对河湖管理养护的监管,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提升水环境品质。

  史家明坦言,河湖是复杂且联通的系统,河湖水质受各种因素影响,因此,在治水过程中始终有“反复治治反复”的问题。为落实治水责任,确保长治久清,上海将各区河湖进出水水质差异等指标纳入考评体系,准确反映河道在对应区域的治理情况,“以水质论英雄”。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