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上海上半年GDP下降5.7% 6月份呈“V”形修复态势

  7月18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数据,上半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19349亿元,同比下降5.7%。同时,其他几个主要经济指标也相应下滑。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19.8%,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下降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6.1%。

  但6月份开始,上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3.9%,仅仅一个月前这个值为﹣30.9%——5月到6月,不仅由负转正,且增加40多个百分点。作为经济先行指标的制造业PMI也从4月的32.1回升到67.4,表明上海制造业活动在加快恢复。5月到6月,进出口总额从下降14.1%转为增长9.6%。特别是6月份,上海市和上海口岸进出口双双由负转正,同比增速分别达到9.6%、2.8%,较4月谷底分别回升了46.2%和41%,走出了“V”形修复态势。

  1到6月份,上海外贸规模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累计进出口1.88万亿元,同比微降0.6%,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9.5%。其中,出口7375.4亿元,同比增长4.8%,进口1.14万亿元,同比下降3.8%。同期上海口岸重回全国最大口岸位置,实现进出口4.71万亿元,同比微降0.6%,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3.8%。

  上半年,上海市外贸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外资和民营两大市场主体保持充沛活力。上海市连续出台了多批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全力支持外贸龙头企业、重要配套服务企。6月份,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较4月的谷底值增长近八成,民营企业增长超过五成。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16万亿元,同比仅微降0.5%,民营企业更是实现同比4.7%的正增长。

  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优势进一步凸显。上半年全市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2784.1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全市总体水平高13.9%,占全市进出口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3%提升至14.8%,成为拉动全市外贸的重要增长极。其中,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上半年各月进出口均实现了正增长,累计进出口829.8亿元,同比增长26%。

  先进制造业领跑全市出口复苏。上半年上海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3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7%。其中,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计算机通信产品和电动汽车、锂电池等新能源产品是支撑全市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上半年合计出口1074.6亿元,同比增长57.2%,拉动全市出口增长5.6%。6月份,笔记本电脑、手机、锂电池出口摆脱疫情拖累,合计出口174.1亿元,同比增长91.7%,拉动全市出口增长6.7%。

  生产资料进口采购逐步回暖。6月份未锻轧铜及铜材、基本有机化学品、初级形状塑料等进口明显提速,三种产品同比分别增长53.1%、16.9%、8.8%;集成电路、汽车零配件同比降幅较4月份分别收窄15.3%、12.3%。同时,在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促消费举措下,市场逐步回暖,上海市消费品进口环比连续回升,其中6月份进口消费品下降7%,降幅较4月份收窄21%,下阶段有望进一步延续恢复态势。

(文章来源:大众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