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两年前首提 近期又专门发布一个意见 上海为何如此重视这五类经济形态?

  2020年10月,“加快做强做优‘五型经济’”在上海市委季度工作会议上被首次提出。所谓“五型经济”,指的是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2022年7月15日,上海发布《关于促进“五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五个重点举措、八个专项行动计划与四项保障措施,争取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创新内核高能、总部高度集聚、流量高频汇聚、深度融入全国全球的“五型经济”生态系统,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五型经济”的内在逻辑

  首先,“五型经济”在内涵上各有侧重。

  随着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业态越来越呈现出深度融合的特征,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传统的利用资源密集程度、三次产业、产业关联度等划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现实需要。“五型经济”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以已有认识为基础,更多地突出这一类型经济形态在推动经济增长上的独特模式,以及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发挥的独特功能。具体而言:

  创新型经济,通常指经济各要素在各个层面上开展的创新活动构成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企业家才能的发挥。在这里,更侧重强调引领策源作用和指数级增长潜力,从而打造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服务型经济,通常指基于发达制造业的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性服务业。在这里,更侧重强调辐射区域大、附加值高、具有品牌优势,能辐射和赋能更广区域。

  流量型经济,通常指某一区域以自身资源禀赋和条件,吸引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要素高效集聚和高速流通,并对其进行整合、支配和利用,从而以要素的流量而非仅是存量来实现其影响力。在这里,更侧重强调要素资源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线上线下融合联动,能推动要素高效流动增值。

  总部型经济,通常指某一区域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在这里,更侧重强调具有全球影响力与产业控制力,更多功能和更高能级,能够实现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力。

  开放型经济,通常指要素、商品与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的开放经济模式,以及在此模式下能够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与提升经济效率的经济形态。在这里,更侧重强调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从而体现高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能够提升经济联通性。

  其次,“五型经济”之间具有交叉融合的关系。

  “五型经济”的界定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彼此交叉的。某具体产业可能不同程度地具备若干型的特征,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业态的边界愈加模糊,另一方面,“五型经济”本身并非是从单一标准进行界定的。例如,相当一部分创新型经济由于和互联网及信息数据结合紧密,兼具了流量型经济的特征;总部型经济作为控制产业链的经济形态,要与开放型经济相结合;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服务型经济的范畴和形式日渐多样,也会渗入到多种经济形态中,等等。

  “五型经济”彼此并非独立个体,而是具有密切关联。当前,创新、服务、开放、全球或区域产业链的控制节点以及要素流动,本就构成了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能代表较高要素聚集和配置水平的经济体系和经济生态。同时,“五型经济”虽有不同侧重,其本质上均指向创新、开放的基本特质,以及集聚、服务、辐射的城市功能。从这个意义上,发展“五型经济”的某一形态,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相应地发展其他形态,并且也会带动其他形态的发展。

  “五型经济”有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型经济”是对上海既有特质的坚持、开拓与深化,其所刻画的经济形态,是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卓越全球城市普遍具备的必要条件。发展“五型经济”,有助于上海提升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为“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增添新动力、创造新优势。

  第一,“五型经济”有利于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全球影响力。

  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瞄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定位,上海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实现自身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应在全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乃至世界经济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既是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所在,也是承载国家战略的使命所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核心,都应围绕“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提升”,其城市功能应定位于“带动周边,辐射全国,影响全球”。从世界范围来看,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结构、高能级创新驱动的内核,以及总部高度集中、流量高频汇聚、深度融入全球的特性,也是构成顶级城市的必要条件。在当前的历史阶段,上海应加快做强做优“五型经济”,进而强化“四大功能”,最终推动“五个中心”建设。

  第二,“五型经济”服务于上海“十四五”新布局谋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上海在新起点上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五型经济”是上海“十四五”期间承载“五个中心”的经济载体,是实现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高质量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有助于上海“十四五”奋斗目标的完成。

  第三,“五型经济”有助于上海打造成为内外双循环节点。

  “五型经济”的提出顺应了疫情下的全球变局,基于“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的目标定位,明确了新格局下上海所应扮演的角色。

  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上海应发挥作为我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优势,立足于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争当科创先锋,深化科技策源功能,着力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发挥平台功能,辐射与赋能长三角乃至国内广泛区域,助力经济转型,带动更广阔的全国大循环。

  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要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展示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积极参与多边、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树立总部经济在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上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吸引全球范围内资源高效聚集和高速流动,从而扩大经济能级并辐射国内乃至国外广泛地区,通过国际循环来促进国内循环的有序发展。

  (作者分别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开放经济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