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图说2022年6月上市险企保费数据及投资建议:寿险持续弱改善 产险龙头盈利优势突出

  受俄乌冲突升级影响,对全球能源、粮食供应造成冲击,牵动市场神经。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6月CPI同比增长9.1%,创1981年底以来最大涨幅;环比上涨1.3%,过去四个月来第三次超过1%。随着美国通胀前景进一步恶化,美联储或在本月晚些时候再次大幅加息,7月加息75基点基本成定局,对国际金融市场影响波动加大。国内方面,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影响,上半年GDP增速2.5%,其中二季度增幅仅为0.4%,低于市场预期。6月M1同比增长5.8%(前值4.6 %);M2同比增长11.4%(前值11.1%),连续三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6月社融放量增长(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创历年同期新高。上述数据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复苏,经济活动带动信贷融资需求回暖。但是考虑到稳经济、稳市场主体压力仍较大,宽货币向宽信用将继续传导。

  寿险方面:寿险持续弱改善,平安寿和新华业绩承压。人保寿仍以12.3%的增速持续行业领先,但增速较上月下滑;中国太保连续实现增长提速,保费收入增速5.43%,较上月+0.33pct;中国人寿、中国太平降幅收窄,增速分别为-0.66%和-0.48%,分别较上月+1.21pct和+0.83pct;平安寿持续负增长(-2.51%),新华增速较上月下滑3pct至1.96%。

  产险方面:产险受疫情好转影响,车险回暖带动产险增速企稳,叠加非车险发力,“老三家”均实现了一定增长,人保、平安和太保增速分别为9.87%、10.11%和12.25%。

  政策方面:6月8日,银保监会、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保险产品范围的通知》,其具体产品类型以及产品指引框架和示范条款由银保监会商财政部、税务总局确定,将于近期面向行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税优健康险改革涉及三方面:一是扩大产品保障范围;二是鼓励非纳税人群投保;三是优化产品设计。新的产品发布后,此前有关产品的规定与新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新的规定执行。

  7月8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明确我国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D-SII)的评估范围、方法流程和门槛标准。《办法》的出台将为确定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名单提供指导和依据,将主要保险公司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业综合统计,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

  寿险尚处于转型阵痛期,负债端迎来边际改善,市场主导“增额终身寿险”以及“年金+万能”等产品销售显著贡献保费增量。部分公司推动银保渠道策略以及阶段性财富管理产品策略,或致使新单NBV margin承压,预计上半年NBV延续负增长,但Q2负增长幅度收窄。

  产险方面受疫情的冲击逐渐缓解,当前多项汽车消费利好政策逐步落地,有望促进新车保费实现恢复性增长。各险企注重非车险业务布局,在2022年“稳增长”基调之下,行业景气度向好趋势不变。疫情影响出行使得Q2车险赔付减少,有利于险企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行业龙头地位持续稳固。

  资产端受地产端扰动事件影响,由于房地产业的高杠杆属性,致使短期影响凸显、利润波动幅度较大。

  但从长期来看,上市险企的房地产投资敞口并不高,整体风险可控。

  从交易层面看,当前保险板块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PEV处于0.32-0.59倍间,在A股整体回暖的背景下,超跌板块呈现补涨特征。在市场风格切换背景下,保险板块符合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选择。未来养老和健康产业将成为重要营收和利润来源,注重康养产业布局险企有望长期受益;财险板块是门好生意,建议重点关注。

  目前10年期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振荡下探至2.79%附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围绕2.8%的中枢震荡。与中国长期稳健的经济基本面相比,当前股价反映的无风险利率预期悲观,保险股高股息策略叠加较低估值,凸显其配置价值。中长期看好估值修复,仍需重视配置价值。同时,还需密切关注海外地区的疫情发展、美联储利率动作及中美关系走向。

  个股角度,重点推荐中国财险(资产质量较好,产险增速强劲,业务结构改善,估值被低估)、中国人寿(当期业绩改善,纯寿险标的公司对权益市场及利率变化弹性较大),建议关注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

  风险提示:中美摩擦加剧风险;中美利差持续倒挂风险;SEC暂停中国公司IPO注册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恒大事件等处理不及预期风险;股市系统性下跌风险;监管趋严风险;肺炎疫情持续蔓延风险。

(文章来源:长城证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