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余额超34万亿元 地方债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哪些方向?

  自2009年首次提出发行地方债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当前地方债已经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第一大债券品种。新形势下分析研究地方债发展情况对于丰富我国宏观调控工具、规范地方债务管理、推动债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看待地方债发展现状?对于未来地方债的发展,需要把握哪些方向?

  宏观调控重要工具

  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认为,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工具,地方债在支持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债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平衡地方财政收支、稳定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平衡地方财政收支角度看,现阶段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仍然存在,允许地方政府以市场化形式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可有效弥补地方财政赤字,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

  从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角度看,在经济下行期通过加大地方债发行力度,为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提供资金、培育地方经济发展新动能,有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尤其是2020年以来,在外部环境复杂性上升、国内新冠疫情反复扰动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基调下新增债务限额保持高位,较为充足的地方债资金供应对于稳定地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配合宏观经济修复的节奏有序安排地方债发行节奏,2021年“先慢后快”、2022年“发行前置”,是强化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的有效手段,提高宏观政策调整的前瞻性、针对性,缓解宏观经济波动,助力经济平稳运行。

  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地方政府债券作为市场化融资工具,其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社会公共品,这一过程使得资源可在全社会的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进行再配置、再平衡,地方债兼具市场化及公益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调控机制。

  “此外,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意见》明确,地方债是地方政府新增债务的唯一渠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方债快速发展,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搭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毛振华表示。

  地方债发展四大特点

  截至2022年6月末,地方债余额已超3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5%,持续发挥着丰富宏观调控工具、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助力债券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作用。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副院长袁海霞指出,2022年,上半年,我国地方债发展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是大幅扩容且发行节奏明显前置。2022年新增地方债限额4.37万亿元,较上年仅小幅下降0.1万亿元。在“政策发力靠前”的导向下,地方债发行节奏明显前置,上半年共发行5.25万亿元,同比大幅增加57.14%,其中6月发行1.9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增专项债发力明显,已完成全年限额的93.32%,远超往年同期水平。

  二是发行更趋长期化及市场化。10年及以上期限合计占比71.43%,同比抬升9.4个百分点;此外,除新疆、西藏外,其余29省地方债发行利率较招投标前5日同期限国债收益率均值的加权平均利差均小于25BP(基点),地方债发行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发行结构以新增为主,再融资债多用于偿还到期债券。新增债占地方债比重达76.59%,再融资债中超八成用于偿还到期债券。值得注意的是,在持续推进隐性债务化解的背景下,纳入隐债清零试点的北京、上海、广东发行了用于偿还存量债务的再融资债,且北京、上海再融资债占比较高。

  四是资金募投聚焦稳增长及补短板领域,“两新一重”持续发力。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存量项目资金接续需求下,专项债募投仍重点支持补短板、惠民生、稳增长板块,投向“两新一重”的比例超四成。

  提升效率稳步扩容

  财政部金融司原司长孙晓霞认为,未来专项债券要“加力”更要“提效”,要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拉动有效投资的作用,更好地稳增长,应注重由“量”向“质”转变,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提高专项债项目质量和收益率;要优化债券资金投向,合理扩大使用范围,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短板领域;还要促进专项债券市场化,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发行机制,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积极引入境外投资者,丰富投资者结构。

  袁海霞指出,在地方债快速扩容、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还需关注存在的问题。具体来看,地方债领域存在的三大问题包括:地方政府“债务-资产”转化过程中效率不高、项目资金闲置及挪用、投向不合理问题;项目收益偏低、土地出让疲弱导致的收益下滑风险,以及土地出让或进一步承压;隐性债务显性化推进下的债务偿还风险,当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清零计划已逐步开启,后续或将纳入更多试点,需警惕偿债压力。

  她指出,未来需要从四个方面发力,促进我国地方政府债券高质量发展:一是提升效率,注重“债务-资产”高效转化,将专项债项目超前储备、闲置资金超期调整、支出进度通报预警等机制落实落细;二是稳步扩容,兼顾经济增长与风险化解平衡,保证财政可承载与债务可持续;三是精准投向,牢扣发展需求、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地方债稳增长、促基建、补短板、惠民生的作用;四是加大撬动,提高专项债用作资本金比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有效投资的金融支持,更好地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