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业绩为纲机构二季度增持仨行业

  ■本报首席财经评论员李冬明

  市场进入中报披露期,行业和个股的分化,往往反映出基本面的变化。根据券商调研数据,中游制造业,新能源和高端制造业领跑。1-6月太阳能、风电装机量同比延续高增速。1-6月太阳能、风电装机容量同比分别增长25.8%和17.5%,延续高增速;6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速2.5%,由负转正。

  消费数据出现可喜的全面修复,6月社零数据同比转正,餐饮总额同比降幅收窄。6月消费数据整体好转,社零当月同比增速3.9%,由5月负值转正,餐饮总额同比降幅收窄至4%。暑期旺季临近,根据携程旅游报告,截至7月12日,暑期旅游产品预定量环比上涨超过9倍。新疆等暑期热门旅游地出现了堵车现象,消费需求此前被压抑的程度可见一斑。

  金融地产作为经济稳大盘的基础之一,也出现了积极变化。一二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开始回升。受益于汽车消费复苏,车险业务带动财险保费收入提升,3家财险6月合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2%,增速较5月扩大。

  业绩历来是行业配置的底层逻辑。截至目前,约有一半的权益类基金披露了中报,根据券商统计分析,二季度行业配置前三名分别为电动车、食品饮料、医药,持仓占比分别为15.4%、14.5%、9.6%,相比一季度环比提高1.2、2.4和1.6个百分点,达到了历史分位数的高位。这三个行业正是新能源、消费和高端制造的代表性行业。

  接下来的投资机会大概率从这三大行业板块中出现,但这三大行业主题覆盖面较广,细分行业众多,还需要结合盘面反复筛选,才能找到具有成长能力且估值合理的标的。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