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贝特瑞惊心动魄24小时舆情复盘 北交所企业需要更多发声

  7月20日晚间,“北交所一哥”贝特瑞(835185.BJ)发公告称,公司董事长贺雪琴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因此事收到北交所的问询函。7月21日凌晨,贝特瑞火速对问询函进行回复,就内幕交易对公司经营影响、对募投项目影响等重大事项进行回应。

  从舆情爆发到高潮阶段,贝特瑞的敏感舆情占比一度高达84.83%,股价跌至9%。但最终,贝特瑞通过及时有效的工作,不仅缓解了外界对公司的短期担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外界对于北交所企业“不注重发声”的刻板印象。

  24小时舆情复盘:媒体报道助力化解市场疑虑,舆论氛围逐渐转暖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显示,该事件从7月20日晚间起逐渐发酵,《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界面》《北京商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此争相报道,使得舆情迅速发酵。

话题传播渠道分布图

  事件于7月20日18时左右爆发,在随后的6个小时内,舆论不仅仅就贺雪琴“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一事进行挖掘,还对“贝特瑞持续紧张的负极材料供应”以及“贝特瑞高管大涨薪”等一系列事件进行深度剖析。一时间,对“北交所一哥”的质疑和不满扑面而来,敏感报道比例达84.83%之高,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也在持续扩大。

  期间,《每日经济新闻》除了关注到事件本身之外,还提到贝特瑞是国内负极材料行业龙头之一,去年董事长贺雪琴等3人,涨薪超200万。《中新经纬》提到从北交所开市第一天起,贝特瑞就走上了震荡下跌之路。截至7月20日收盘,贝特瑞股价年内已跌近25%。

舆情走势图

  7月21日凌晨,贝特瑞回应北京证券交易所问询并发布公告,称本次立案调查事项仅为对贺雪琴先生个人的调查,目前不会影响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也不会影响个人正常履职,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公司股票发行涉及的募投项目,正根据各项目进度的实际需要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

  7月21日早,随着舆论关注到贝特瑞的回应,以及股市开盘公司股价大跌,公司舆论关注度迎来顶峰。但与7月20日晚截然不同的是,敏感报道比例从84.83%大幅降至49.63%。

  舆论场上中性客观报道逐渐增多,敏感新闻比例大幅下降。其中,《证券时报》提到贝特瑞再融资募投项目将正常推进,且公司融资渠道丰富,不会因为再融资暂缓问题面临资金困难。《证券日报》发文称贝特瑞公司正在积极探讨消除前述事项对公司股票发行影响的方案,多家券商研报贝特瑞给予买入评级。

  在事件爆发后,从媒体报道、社区言论和热点词云来看,市场高度关注内幕交易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内幕交易是否涉及自家股票,以及融资是否会受影响等问题。贝特瑞的回应中,牢牢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此外,7月21日,大量媒体结合公司回应,做出针对此事的客观报道,在较大程度上化解了市场对于公司的短期担忧。二级市场,7月21日贝特瑞股价一度大跌超9%,收盘跌幅收窄至4.67%。且从7月22日的舆情走势和情感分析来看,事件关注度和敏感报道占比进一步降低,市场聚焦点回归到关注公司基本面上。

话题热点词云图

  舆情点评:市场需要更多北交所公司的声音

  面对狂风暴雨般的舆论质疑,作为北交所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贝特瑞做出及时有力的回应,有效缓解了市场的担忧和疑虑,将该事件对公司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值得注意的是,此立案事项虽是针对个人,但考虑到董事长职位对上市公司较为重要,且募投项目相关的问题也未最终落地,后续随着案件调查新进展的出现,不排除外界对于公司会有新的敏感关注点,公司对此仍需保持高度重视。

  对于北交所的企业而言,这次事件的应对也有着重要意义。北交所设立以来,关注度一直与沪深主板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北交所企业“不注重发声”的印象也逐渐在资本市场产生,而贝特瑞此次及时有效的工作,也有助于改善外界对于北交所不注重投资者声音的刻板印象。不仅是在敏感事件中的发声,在日常的发声同样重要,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北交所企业有必要思考如何在近4700家企业中做好自身资本市场形象建设,适时展现企业发展的亮点,赢得市场认可。(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