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一心一意做好实体主业 实现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专访沙钢集团党委书记沈彬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受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散点多发、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不畅等因素影响,我国钢铁市场呈现“供给减量、需求偏弱、库存上升、价格下跌、成本上涨、收入减少、利润下滑”的运行态势,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挑战。

  近日,钢铁行业领军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沙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彬接受专访,就当前宏观经济与行业运行态势、企业发展目标等进行深入阐述。

  谈走势:低谷期是企业练好内功、夯实基础、蓄势待发的机遇期

  问: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众多钢企生产经营挑战巨大。您对钢铁行业走势有何判断?

  答:沙钢发展至今47年,历经多轮政策大调整、经济大周期。经验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的,有峰必有谷,每次低谷期都是企业练足内功、夯实基础、蓄势待发的机遇期。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材料产业,钢铁工业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行业。我们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相信随着政策的陆续落地显效,下半年市场形势会逐步恢复。

  谈应变:智能、绿色、精品三方面发力,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问:不少钢企提出应对策略,主要集中于降本增效的措施上。沙钢是如何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的?

  答:当前,我们企业唯一要做的就是提高抵抗力和竞争力:一方面,学习分析用好用活外部政策,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做出科学的研判,有针对性地实施提升企业内在竞争力的举措;另一方面,眼睛向内,通过实施降本节支、挖潜增效等一系列举措,夯实内部基础、激发企业活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钢铁行业规模庞大,已经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钢企会面临新一轮淘汰。沙钢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在智能制造、绿色低碳、高端精品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使企业保持在行业第一方阵。

  近年来,沙钢把“智改数转”作为推动企业再发展、再升级的核心举措,全面渗透到生产、管理、物流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不断推进智慧沙钢建设。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级智能示范生产基地、7个省级智能示范车间、4个市级智能示范车间。我们对智能制造的投入不设上限,从资金上保证项目的推进和落地,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使人均产钢量向1800吨甚至2000吨迈进。通过智能制造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安全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管理流程,赋能沙钢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既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项长期工作。自“十一五”以来,沙钢就践行绿色低碳理念,近年来更是全面落实国家“双碳”政策,制定“双碳”方案行动路线图,通过狠抓工艺流程、产品结构、用能结构优化,以及用能效率、循环利用和绿色产品比例提升,努力在低碳技术研发攻关上取得新突破。目前,沙钢绿色低碳方面已累计投入300多亿元。

  谈支撑:沙钢发展靠的是人才主动创新创效

  问:沙钢靠什么来实现这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答: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创新。2021年以来,沙钢群众性创新成果势如破竹,形成10000余项生产、质量、安全、环境等成果。沙钢发展靠的是广大职工干部立足岗位,主动创新创效,每位职工结合自身岗位所作出的改善都是创新。

  为使创新活动更系统化、常态化,沙钢成立了企业科协委员会与创新管理委员会,内设创新积分、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创新、小改小革及6S-TPM等六个创新小组,先后制定《科研项目奖管理制度》《科技管理制度》和《科协管理制度》,构建了较为成熟的科技管理体系。

  沙钢的未来,要靠一批年轻人。沙钢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和关键节点,年轻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充分挖掘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沙钢为职工打造了全职业生涯成长体系,构建了纵向发展、横向互通的职工职业成长“四通道”人才培养体系,让职工主观能动性、创新活力得到充分发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谈精神:沙钢精神的源泉是张家港精神

  问:沙钢所处地区既无铁矿,又无煤矿,却发展成钢铁行业领军企业、世界500强企业,背后有着怎样的精神推动力?

  答:沙钢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步发展为行业领军企业之一,精神源泉就是张家港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断登攀”的沙钢精神与“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核心内涵一脉相承。

  作为沙钢一分子,我为沙钢自豪,更为张家港精神自豪,为张家港的发展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而自豪。张家港建县(市)60周年既是一个甲子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作为张家港企业,我们将继续弘扬张家港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一心一意做好钢铁主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更绿色、更智能、更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钢铁强国”梦贡献沙钢力量。(完)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