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沪苏浙皖上半年GDP出炉 长三角如何做“火车头”?

  日前,沪苏浙皖2022年“中考”成绩公布。受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本土突发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各地表现如何?

  上海加速复苏

  作为长三角龙头的上海,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实现GDP总量19349.31亿元,同比下降5.7%。

  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19.8%,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6.1%。

  不过从6月起,上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3.9%,一个月前这个值为-30.9%。从5月到6月,不仅由负转正,且增加40多个百分点。

  而从5月到6月,进出口总额从下降14.1%转为增长9.6%。特别是今年6月,上海市和上海口岸进出口双双由负转正,同比增速分别达9.6%、2.8%,较4月谷底分别回升了46.2个和41个百分点,走出了“V”形修复态势。

  “上海上半年GDP下降在意料之中。”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同比5.7%的降幅,实属意料之外,没有突破预期。”

  “不过,上海经济数据表明,城市经济模式创新发展已呈现势在必行的趋势。”何建华进一步表示,疫情防控期间,无人经济(无人驾驶等)、数字经济、在线文娱等新经济、新业态在上海出现爆发式增长。同时,疫情的考验,使上海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与路径,可以说,对其它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安徽增速最快

  除了上海,苏浙皖上半年谁“跑”得最快?

  江苏作为第二大经济省份,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强,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江苏经济同样面临极大挑战,实现生产总值56909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放缓。

  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带动作用明显。今年上半年,浙江GDP为36222亿元,实现2.5%的增长,追平全国,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为6.2%,好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为此,浙江超越江苏,从全国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

  安徽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64亿元,同比增长3.0%,经济在稳定的轨道上运行。

  对比四地增幅,上半年安徽同比增长3%,排名第一;而江苏GDP最高,但增速放缓,仅为1.6%。

  对此,南京大学长江产经智库区域经济首席专家,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吴福象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相对长三角其他两省一市,安徽具有“面积大、经济规模偏小”的特征,所以经济增长空间巨大、经济发展后劲足。

  在吴福象看来,近年来,安徽不断聚焦一产“两强一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三产“锻长补短”,全面延伸“双招双引”,引进更多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项目,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江苏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呈现持续恢复增势向好的趋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教授葛和平则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今年年初以来,江苏受自身疫情,尤其是上海疫情的影响,一是人们取消外出购物、就餐及旅游等活动,消费需求大幅下降,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受影响较为严重;二是一些城市出现了“物流严苛,导致材料进不去、成品出不来”现象。许多企业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复工阻碍较大,一些企业原料供应慢而制约其发展。

  同时,葛和平分析,在财政收入上,4月南京同比下降54.9%,苏州同比下降49.6%。江苏主要经济指标在4月深度下跌后加快恢复,尤其是6月主要经济指标边际改善,成效明显。这说明江苏经济韧性强大,经济基本面良好。“不过,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退,江苏应继续做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工作。”

  发挥“火车头”效应

  上半年,我国GDP为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经济总体呈现稳定恢复态势。但距离年初设定的5.5%经济增速目标,似乎还有些距离。

  作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火车头”,长三角应该如何发力?

  吴福象分析,长三角要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火车头”,三省一市应共同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协调政策促使人员、货物及资本自由流通。通过人才一体化、政策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等实现要素、资源有效配置,向周边地区发挥外溢效应,进而惠及全国形成统一大市场。

  “长三角还应为全国其他区域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实践经验。”葛和平说,长三角三省一市通过准确把握各区域的优势产业,实现优势产业精准赋能,发挥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

  “比如,推动上海成为世界级金融中心,增强金融服务全球定价能力,加快构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葛和平分析。

  在吴福象看来,应将浙江打造成为数字经济高地,高水平建设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全球数字贸易中心、长三角新型算力中心和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

  “同时,打造江苏成为原始创新高地,加快提升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水平,加快布局国家战略性科技平台,推动省级实验室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吴福象说。

  在葛和平看来,合肥都市圈正在努力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合肥是安徽省发展最快的城市,给安徽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葛和平建议,应将安徽打造成为高端制造高地,加快构建“双核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格局,以“基金+产业”“基金+基地”助力高端制造“双招双引”工程。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