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10变5 湖南国企改革快马加鞭

  国有企业的强强联合,可以进一步推动大型地方国有企业集团承担地方经济建设主力军的作用

  距离我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各省份正在快马加鞭地追赶国企改革进程。

  日前,湖南省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而来的5家省属国企对外揭牌,从湖南省国资委原资产而来的几家新企业,分别被命名为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有色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阳光华天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按照湖南省的规划,他们将被建成所在领域的世界或国内一流企业。而这也是在湖南省完成多家上市企业的控股股东工商变更后的又一动作。

  暂且不论这一目标的实现时间,但从当下的布局来看,上述5家企业将代表湖南省竞逐全国赛道。在当前的产业链培育方面,他们将承担重要角色。

  强强联合是湖南省这一轮国企改革的主要思路,通过将分布在农业、交通、有色金属、旅游等基础行业的企业进行整合,突出国企在行业的链主地位,助力其发挥地方经济建设主力军的作用。

  “从地方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国有企业的强强联合,首先可以进一步推动大型地方国有企业集团承担地方经济建设主力军的作用。”7月25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次,企业在重组后,资产总量、业务总量、利润总额都会得到提升,实现规模优势,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先机。而相近业务的合并可以打破过去的条块分割,实现企业的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同时,企业能够在更宽的产业范围内实现技术共享,并推动新技术的应用。此外,企业强强联合能够提提质增效,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鄢萍亦表示,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这类基础行业的企业通过整合,能够加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能力,既有助于解决国内过剩产能,又形成优势互补提高企业集团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10家省属企业重组“强链”

  详细来看,根据重组方案,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并组建“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南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组建“湖南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黄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有色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合并组建“湖南有色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湘集团有限公司划入湖南省酒店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湖南阳光华天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国有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划入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资料显示,本轮湖南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涉及资产总额3730亿元、营业收入2000亿元,分别占到省属监管企业总资产的24%、总营收的35%。重组整合工作完成后,湖南省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户数由24家调整至19家,资源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户均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由543亿元提高到760亿元、由220亿元提高到300亿元、由12.6亿元提高到15亿元。

  此轮湖南省国企改革围绕布局在基础行业的大型企业展开,湖南省国资委的目的是,通过强强联合打造企业在产业链中的“链主”地位。

  其中,“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围绕建筑业打造设计、施工、运营和投融资产业链;“湖南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打造育种、生产、销售、物流配送和投融资产业链;“湖南有色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围绕有色金属产业打造矿山开采、矿石冶炼、材料加工、有色金属回收、固废治理和投融资产业链;“湖南阳光华天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围绕湖南全域旅游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和投融资产业链;新的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作为湖南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从整体布局来看,湖南省国资的这一轮重组有望巩固其部分产业“链主”地位的同时,也将在建筑装饰及材料、有色金属、农林牧渔产业方面提升影响力。

  目前,湖南省在交通运输领域有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接近100亿元,其中市值为72亿元的现代投资(000900)为湖南省国资旗的上市公司,但省国资并未在建筑装饰、建筑材料领域拥有相关上市公司。

  农林牧渔产业方面,湖南共有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600亿元,由省国资委实际控制的企业包括新五丰(600975)、金健米业(600127),二家公司的市值共计121亿元。有色金属行业方面,湖南省共有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500亿元,其中省国资旗下的湖南黄金(002155)市值为137亿元。此外,在休闲服务领域,湖南有2家企业,总市值共计70亿元,省国资旗下的华天酒店(000428)市值则为44亿元。

  “目前,稳增长目标突出,在疫情不确定性影响下,民企投资意愿有所降低,国企在基础设施等领域进行高质量投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鄢萍认为,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进行此项整合,有助于形成比较确定、可预期的经济运行环境。

  聚焦国企整合后的创新发展

  在此次重组整合完成后,湖南国资委旗下资产将形成5大产业板块:基础设施板块为机场、高速公路、轨道交通、航运港口等;基础产业板块为能源、钢铁、建筑施工、有色金属、盐化工、农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为先进装备制造、战略性新材料及其构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民生保障及服务业板块为农业(粮油肉)、医药康养、酒店旅游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板块为产业培育、风险投资、基金管理等。

  目前,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有色金属、医药、电力是湖南省的支柱产业,湖南省国资平台的产业结构与支柱产业布局较为一致。从湖南省国资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数量来看,有色金属企业有1家、电力及电工电器企业有3家、医药企业有1家,但在工程机械领域还没有相关布局。

  对比华中多个省份,湖南省民营经济活跃度一直相对较高。2021年末,湖南省实有私营企业113.94万户、个体工商户409.87万户、农业专业合作社11.67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8.05%。但另一方面,湖南省国资的发展能力相对较弱。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发挥国资平台的合力、形成优势竞争力,将成为湖南国资一个全新课题。而这一强强联合的重组思路或许能让湖南省经济结构呈现出一些与往年不一样的局面。

  事实上,最后半年的考核期内,全国各省份都在加速推进改革。除了原有资产的盘整后,还有不少省份加速在资本市场腾挪,进一步扩充国有平台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目前,湖北省也进行了多轮地方国企改革。2020年下旬,武汉市便将31家市属国企整合重组为12家,重新整合6家。2021年末,湖北省将包括金融、文化类的35户企业整合重组为13户。杨波指出,“湖北省推进国企改革的速度较快,在2022年年初,企业重组后的人员、机构已基本到位。同时,湖北也将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纳入改革范围,体现‘产业归产业、金融归金融’的操作思路。”

  而观察同行业国有企业合并的改革效果则取决于五个要素,杨波表示,“短期来看,在重组过程中需要减少可能导致的摩擦,包括人员、业务等方面的调整。中期需要避免企业过度行政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避免大企业病。长期则看是否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因而,各省份的国企改革,要立足本省优势产业,站在市场化的角度,打造全国竞争力,结合地域特色做好做活相关资产。

  此外,鄢萍表示,国有企业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稳岗就业”功能,大力度整合之下如何保证被优化的是效率相对低下的员工,制度和资金是否能够兜牢民生底线,都是不容忽视并且需要得到重视的问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