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华昊牧业集团助推崇左市乡村振兴纪事

  今年8月1日是华昊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7周年纪念日。2015年8月1日,华昊牧业集团在扶贫攻坚的冲锋号声中应运而生。该集团成立以来,秉承“信守承诺,追求卓越,协同发展,回报社会”的企业使命,从扶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他们因地制宜在崇左市大力发展低纬度地区优质肉牛的引进和扩繁,并围绕肉牛产业打造集胚胎引进、选种、育种、扩繁、生态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配送、仓储、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链,带动周边村委发展集体经济,帮助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关心爱护本公司员工,极大地推动了崇左市的乡村振兴工作。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心企业”。

  企业强不算强,集体强才是真的强

  “快别提过去我们村委有多穷啦!一分钱家底都没有!上级有领导来检查工作我们连买瓶矿泉水的钱都没有啊。”7月9日上午,在宁明县亭亮镇那潭村村委副支书唐海梅谈起过往,连连苦笑摇头。

  那潭村过去是在全县甚至全市挂了号的贫困村,全村2837人,其中贫困人口就占了236户、843人。村民穷,村委也是穷得叮当响。

  2018年,华昊牧业集团在崇左市的首个养殖基地(天西养牛场)落户宁明县。建场伊始,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学明就到天西养牛场附近的村屯走访调查,发现附近的村屯都是贫困村。“村委非常简陋,办公条件艰苦,不要说电脑,一张像样的办公桌都没有”多年后谈起当时调查的情形,李学明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华昊牧业集团肉牛养殖刚刚起步,国家也正处于扶贫攻坚时期。李学明董事长在公司树立了一个明确的导向:就是公司的发展要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为扶贫攻坚做贡献。他说:“村委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而村集体经济又是村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我们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还要带领村集体经济共同发展”。

  从2018年开始,那潭村入股华昊牧业集团的子公司广西华昊牧业有限公司50万元,2021年得到分红16万元,现在那潭村每年可以得到分红4万元作为集体经济资金。有了华昊公司的输血和自身造血,那潭村委一班人不但带领群众脱了贫,改善了办公条件,还投入资金完成了屯屯通公路、巷巷有路灯,乡村变得越来越美丽。

  那潭村委只是华昊牧业集团帮扶的一个缩影。

  华昊公司还采取公司与村集体合作的模式,协助政府打造了30多家标准化示范合作社。由公司提供良种带孕母牛并提供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农户养母牛,企业管两头,确保千家万户利用千山万弄养殖肉牛增收致富。企业联结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组织带领农户,以网状分布辐射到每一个农户。同时利用企业自身管理优势,为村集体合作社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实施财务信息化,办公智能化,帮助提高村集体合作社管理水平。天等县进结镇爱乐村2018年脱贫摘帽后,在华昊牧业集团的帮助下发展集体经济。据统计,2020年到2021年,爱乐村饲养的母牛和架子牛已经出栏33头,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

  企业富不算富,群众富才是真的富

  “华昊牧业真的是我们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最大支持者。过去,我们村是贫困村,几乎都是贫困户!正是在他们的帮助,才使得我们扶贫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已经整体脱贫,现在家家户户都建了新房,买了小汽车”。宁明县亭亮镇扶贫新村年轻的女支书韦小群高兴地告诉笔者。

  扶贫新村是1997年由广西马山县异地安置搬迁而来,全村共有192户827人。2019年底,在华昊牧业集团的指导和帮助下,扶贫新村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了“新阳光肉牛养殖合作社”,现有社员14户,存栏191头。每个社员每年可以从合作社获利6.8万元。

  “我们公司要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竭尽所能地帮助牛场附近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为人民造福,为党和政府分忧!”这是华昊牧业集团领导层的共识。

  说了算,定了干。华昊牧业集团实施了一系列的富民措施:

  一是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并吸引贫困群众通过“小额信贷”参股分红扶贫,目前,宁明县政府和天等县政府与华昊牧业集团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14个,社员285人。

  二是租赁土地与收购农产品扶贫。华昊牧业集团在宁明县和天等县的4个养牛场共租赁土地2885亩,其中场区用地585亩、人工草地2300亩,使870户农户受益。每年在当地收购农作物秸秆和玉米等农产品价值近1200万元,2300户农民直接或间接受益。

  三是劳务用工扶贫。华昊牧业集团用工优先安排周边贫困户,养殖基地共吸纳贫困户23人固定就业,另外有1100人临时就业。公司与当地村委签订用工扶贫协议,公司用工优先选择贫困户。固定工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临时就业人员收入可达100元/天,使贫困户不用远离家门,可以就近就业。

  四是技能培训扶贫。公司组织专家团队在政府的指导下,在宁明和天等两县共举办肉牛养殖和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14期,参加培训人员达380人次。有力推动了当地肉牛人工授精品种改良提升和肉牛养殖技术水平。

  五是技术指导咨询扶贫。集团成立技术服务团队,组建技术咨询服务微信群,不定期到各合作社和养殖户走访,现场指导。微信群内及时解答养殖户的问题,随时服务广大肉牛养殖户。

  好的富民措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自首家牛场落户崇左市五年来,华昊牧业集团在该市已经先后帮助733户群众共计2420人摘掉贫困帽子,过上幸福生活。

  企业好不算好,员工好才是真的好

  7月6日下午6时30分,笔者在华昊牧业集团天等县小山乡牛场采访结束准备乘车返回县城。此时早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但见牛棚里一个5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还在埋着头给牛添加饲料,干得汗流浃背。

  “黄姐,下班啦回去吧。”牛场场长王力多次催促道。

  中年妇女头也不抬的回答:“还有两车饲料,我喂完再回家。”

  主动加班,老板叫都叫不回去?中年妇女的举动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便马上下车对其进行采访。原来中年妇女名叫黄彩美,是牛场附近龙哨村人,今年53岁。她是一个命苦但又幸运的人。

  说黄彩美命苦,是因为她丈夫2017年在广东打工时突患脑溢血瘫痪在床5年,直到去年腊月去世。为给丈夫治病,黄彩美欠了30多万元的债务。她既要白天打工挣钱给丈夫治病、供两个小孩读书,晚上还要回家种地、护理丈夫、料理家务,日子过得又苦又累。

  说黄彩美幸运,是因为她成为华昊牧业集团天等县小山乡牛场的员工后,得到了牛场领导无微不至的照顾。黄彩美是2018年作为贫困户帮扶对象安排到小山乡牛场上班的。

  “华昊牧业的员工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要让每一个家人都过上好日子!”华昊牧业集团副总裁何红莲是天等县人,对家乡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她了解到黄彩美的家庭实际困难后,建议集团要给予黄彩美特殊照顾:每月工资比同类员工多200元;每天可以晚到一个小时上班、提前一个小时下班回家;逢年过节,牛场领导都要去黄彩美家里慰问,发现有困难及时解决。

  黄彩美流着眼泪告诉笔者:“如果没有公司领导的关心帮助,我就坚持不到今天,也就没有我们家现在的平静生活。他爸去世前还在告诫孩子们,不能忘记公司领导对我们家的恩情……”

  跟黄彩美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天等县进结镇团乐村团屯梁彩超。

  梁彩超今年37岁,她爱人王太东从2018年开始就在华昊牧业集团天等好牛缘牧业公司上班。他们有两个小孩,大的13岁,小的7岁,一家人本来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今年春节后王太东被查出癌症晚期!王太东是孤儿,如果他倒下他这个家就完了!

  “我们不能让华昊牧业一个员工家庭因病返贫!”李学明董事长态度坚决。于是,集团向王太东伸出了援手,请专家为王太东会诊,集团领导多次到医院和家里看望慰问王太东,并送去慰问金。今年6月王太东去世后,集团决定,只要王太东的爱人梁彩超愿意,随时可以接替王太东到牛场工作,并且待遇从优。

  华昊牧业集团有一个理念,就是只有把员工真正当亲人去爱,员工才会把“华昊”当家来建。他们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该集团先后吸纳贫困户和脱贫对象到牛场工作130人,先后拨出30万元专款用于解决员工的特殊困难,所有员工没有一个家庭因病因灾返贫。

(文章来源:中宏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