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二季度巨亏110亿 丑闻缠身、CEO换人 这家国际大行怎么了?

  当地时间7月27日,瑞士信贷集团(“瑞信”)公布了其2022第二季度业绩。财报显示,瑞信Q2净营收为36.45亿瑞士法郎(约2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亏损为15.93亿瑞士法郎(约110亿元人民币),远超出此前分析师预计的2.06亿瑞士法郎。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瑞信连续的第三个出现亏损的季度。

  对于第二季度的净收入减少,瑞信在报告中表示,主要由于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净收入下降。

  事实上,早在6月上旬,瑞信就已经发布盈利预警,声称由于俄乌冲突、货币政策收紧和新冠疫情政策影响,导致市场波动加剧、客户流动性弱以及客户持续去杠杆化,第二季度可能会出现亏损。

  其次,投行业务也受到市场发行量持续偏低和信贷利差扩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业绩下降。瑞信还表示,鉴于当前经济和市场环境,2023年起将最大限度的节省开支。

  截至7月26日美股收盘,瑞信报收5.22美元,日内下跌6.79%。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迄今,瑞信股价已跌去近50%,远高于标普金融板块16.91%的跌幅。

深陷丑闻泥潭,高层大换血

  瑞信将2022年形容为“过渡”(transition)年,企图通过人事重组、缩减投行业务风险敞口以及扩展财富管理业务来摆脱此前丑闻带来影响,翻开新的篇章。

  在业绩发布的同时,瑞信正式宣布将更换现任CEO(首席执行官)Thomas Gottstein,由资产管理部门主管Ulrich Koerner接任。Koerner将自2022年8月1日起担任集团CEO.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4月发布第一季度财报时,瑞信就已表示要重组管理层。

  公开资料显示,Gottstein自2020年2月14日担任瑞士信贷CEO,任期内经历了瑞信2021年Greensill Capital项目踩雷和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爆仓等重大负面事件。

  近年来,瑞信可谓是深陷丑闻泥潭。

  2021年,瑞信将掌管的1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用于Greensill的供应链融资贷款项目。然而,Greensill的破产给了瑞信沉重一击,100亿美元的投资仅追回了70亿美元。

  同年3月,震惊华尔街的对冲基金Archegos Capital的爆仓事件又将瑞信推上了风口浪尖,基金经理Bill Hwang单日亏损超百亿美元、被称为“史上最大单日亏损”。瑞信在这场风波中损失是所有贷款银行中最惨烈的,估计超过了55亿美元。

  此外,瑞信上个月刚被瑞士联邦刑事法院裁定有罪,因其在一起涉及保加利亚贩毒团伙的历史案件中未能制止客户洗钱。瑞信因此成为瑞士历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定有罪的大型银行。

经济衰退隐忧,投行业务成亏损“重灾区”

  投行业务成了今年国际大行们亏损的“黑洞”之一。

  除了瑞信,“华尔街六大行”的二季度财报也显示,投行业务已成为拖累各家银行本季度利润的重要因素。

  具体来看,摩根大通二季度投行业务营收14亿美元,同比下滑幅度最大,为61%。摩根士丹利紧随其后,报告期内投行业务收入为10.7亿美元,同比下降55%。此外,美国银行、高盛和花旗银行的投行业务下滑也均超过40%。

  高盛表示,与2022年一季度末相比,公司的投资银行积压订单有所减少,反映了行业内并购交易数量以及IPO数量的减少。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以及经济衰退的预期遏制了企业发行股债的意愿,投资银行业务陷入低迷。

  富国银行和摩根大通的财报均显示,企业客户在第二季度借入更多资金,通常是为了弥补通胀飙升造成的成本增加。

  对于是否会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James Gorman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我们确实有可能陷入某种形式的衰退”,但眼下的情况与2008年金融危机截然不同,金融系统面临的压力与并不一致,而银行业的整体情况也比之前要强劲的多。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