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刘登堂:引种车厘子拓宽乡亲致富路

  □临报融媒记者魏玉娜

  朱鹏

  实习生王淇

  头顶草帽,脚穿凉鞋,皮肤黝黑,穿行在车厘子树苗之间仔细查看长势,蚊虫叮咬也不分心,这是刘登堂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刘登堂今年54岁,党员,河东区汤头街道沟南村人,是种地“好把式”。2020年,他积极参加村党支部领办的河东区惠民花卉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担任技术员,带头参与花卉苗木产业种植推广,无偿提供技术支持。此外,他积极推动土地流转,让村民共享集体经济红利,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赢得了群众好评。

  近年来,刘登堂所在的沟南村村委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民生活“处处见绿”,居住环境持续提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村庄环境的大幅改善,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加环保的生产环境。

  环境改善了,如何通过产业发展引领农民致富?2021年,市里有关专家调研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状况时,发现沟南村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适合种植车厘子,建议当地发展车厘子种植及幼苗培育产业。专家的话在刘登堂心底燃起了一团火苗:先栽树搞示范,再利用光伏大棚培育车厘子幼苗,为村里增加一条新的致富路。“我从市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车厘子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很受欢迎,国际上有‘黄金产业’之称。但车厘子根系浅不耐涝、不耐旱、不耐寒,对土壤和环境要求比较挑剔,而且想要规模种植必须先有土地。早些年,沟南村土地大量闲置,土地流转不畅,难以发展大规模农业种植。”刘登堂告诉记者,沟南村为了解决闲置土地的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先后和正直驾校、中节能公司合作,流转土地900多亩,发展“大棚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棚上清洁发电,棚下高效种植,不仅改善了沟南村的生态环境,而且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带动了共同富裕。

  2021年,刘登堂这位田地里“长”出来的“土专家”利用“大棚项目”,开始了“二次创业”,从“土里刨食”转向“地里淘金”——培育车厘子幼苗,努力为乡亲们拓宽增收渠道。经过深思熟虑、多方考察,他在21亩大棚地里引种了美早、布鲁克斯、红南阳、超美、辉煌、齐早、黑珍珠、黄蜜等10多个车厘子品种。从此,刘登堂夫妻二人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地种植起了车厘子。

  培育车厘子幼苗,需要攻克很多技术难关。刘登堂认真实验,一点点摸索,不明白就咨询市派驻第一书记和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坚持开展扦插技术研究实验,筛选扦插的砧木、嫁接的方法,不断改良优化,最终让这个“水果贵族”在传统农业种植区落地生根。

  如今,车厘子幼苗长势喜人,棵棵挺拔,从引进时巴掌大的幼苗长到一人多高的树苗,明年就能挂果见效益。从摸索着入门到选种育种,刘登堂付出的艰辛即将结出硕果,作为河东区车厘子育种的“追梦人”,沂蒙乡村之星刘登堂的梦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文章来源:临沂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