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广东揭阳124项措施全方位立体化助企惠民纾困

  近日,广东省揭阳市印发《揭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分工方案》(以下简称《分工方案》)。据了解,6方面124项具体措施,精准惠及受困群体和重点领域,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全方位立体化助企惠民纾困,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优化服务项目跑出“加速度”

  重大项目建设是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揭阳市成立了市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按照近期能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原则梳理提出重点保障项目清单,优化项目审批环节和时序,加强与省直单位沟通协调,上下联动,提速增效开展项目审批。

  今年3月份,揭阳市发展改革局发布了《揭阳市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2022年共安排了29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881.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38.45亿元,项目分布在榕城区、揭东区、普宁市、揭西县、惠来县等地区。《分工方案》中,明确由揭阳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充分发挥6个市重大项目专项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印发专项指挥部重大项目清单,实施“挂图作战”,全力推进项目加快建设。

  《分工方案》中还提到,要依法依规实施建设项目豁免环评手续、告知承诺制审批、简化环评编制内容等措施;对具备开工条件且有条件尽快开工的建设项目,先行受理环评,组织开展技术审查等工作,待要件完成后予以批复。

  在全力服务揭阳市重大项目环评工作中,为服务好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揭阳市生态环境局完成了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入海排污口调整备案、入海排污管线海洋环评审批,制定项目配套的区域污染物削减方案,协调解决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事项,并多次到生态环境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汇报和沟通协调,协助推进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环评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批。

  助企纾困市场主体“活”起来

  为减轻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用负担,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揭阳市今年新增的单户担保金额1000万元以下、平均年化担保费率不超过(含)1%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按业务发生额的1%给予补助。

  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揭阳市全年支持超160家外贸企业,拓展产业链承保,深化银保企三方合作,创新保单融资产品,实现短期险保单融资增信保额超415万元。

  为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揭阳市政府采购工程根据项目特点、专业类型和专业领域合理划分采购包,积极扩大联合体投标和大企业分包,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

  一项项为企业服务的政策细致给力、条条分明,《分工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力度、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付进度并扩大支持范围、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等。截至目前,揭阳市已成功推动19家金融机构和3497家企业在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注册,该平台共受理揭阳市87家企业贷款申请,受理贷款次数140次,发放贷款金额395万元。

  为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揭阳市实施平台企业主体责任清单制度,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强化对平台企业滥用优势行为的执法监管,防止头部平台企业恶意屏蔽、不正当封禁等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中小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公平竞争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民生为重最是“春风”暖人心

  随着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二期)洪水影响评价报告专题于6月23日通过审批,该工程开工前的11个专题已全部通过审批(备案),这标志着该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解决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突出问题,从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谋划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事关揭阳市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中,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二期)涉及揭阳市相关前期工作。揭阳市明确表示,坚决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工作部署,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揭阳市在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中,预计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重大水资源配置、骨干防洪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项目,切实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同时,出台农村集中供水激励奖补政策,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提质改造工程,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激发消费热潮,提振消费信心,助力商贸企业高质量发展,揭阳市从5月1日~9月23日期间,每周五10时起派发消费券,总体投入2500万元开展“2022揭阳开心购”系列消费券发放活动,涵盖零售(不含汽车销售)、餐饮、文旅、住宿、体育等行业消费领域,引来老百姓和众商家的热情参与。接下来,揭阳市根据广东省统一部署,还将实施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并鼓励个人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鼓励组织家电生产、销售企业推出惠民让利促消费活动,鼓励生产端、贸易端、消费端联合促消费。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