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医药新兴板块悄然壮大 多家药企布局AI药物研发赛道

  近年来,医药领域新兴板块也在悄然壮大,其中比较突出的赛道之一为AI制药。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白药”000538.SZ)、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医药”600196.SH)等多家上市药企布局AI药物研发赛道。

云南白药与AI制药企业达成合作

  2022年7月25日,云南白药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技术”)于2022年7月23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签订《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探索联合科研创新的机制,扩大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包括但不限于大小分子设计、相关病症、数据库开发等。

复星医药与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达成合作

  而早在2022年1月11日,复星医药与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共同宣布达成合作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推进多个靶点的AI药物研发。根据协议,英矽智能将获得13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式付款,并分享QPCTL项目的商业化利润。此外,复星医药将向英矽智能提供股权投资。

英矽智能与复星医药达成战略合作的首个重大里程碑

  2022年2月17日,复星医药官网显示,“英矽智能宣布,已利用其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提名了靶向QPCTL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用于创新的肿瘤免疫治疗。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英矽智能与复星医药战略合作中达到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英矽智能和复星医药目前正在共同开展用于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的研究,以尽快将该项目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

  记者了解到,ISM004-1057D 是英矽智能为合作项目开发的首个临床前候选化合物,是一种靶向QPCTL靶点的潜在全球首创小分子抑制剂。QPCTL对CD47上焦谷氨酸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这一修饰是CD47与配体SIRPα相互作用所必需的。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SIRPα相互作用,释放“别吃我”信号来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天然免疫系统监视。QPCTL 小分子抑制剂可模拟 CD47 抗体的治疗效果,通过阻断该信号,来达到抗肿瘤效果。

  除此以外,恩华药业、联邦制药等公司也均已与AI制药企业达成合作。

  在业内看来,纵观全球,新药研发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是资金投入较大。相比传统的新药发现,AI新药发现有助于缩短新药发现的时间,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节省成本、提高净收入。

  头豹研究院此前的研报分析,中国AI医疗发展迅速,资本市场持续看好。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迅速,自2018年AI用于基因检测序列以来,AI医疗商业化模型逐步形成。据沙利文统计,2020年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2025年规模达96.9亿元。

  报告还指出,在AI药物研发领域的动作进行统计发现,全球药企中,诺华、阿斯利康、杨森、辉瑞、默克、拜耳等在AI药研上行动积极,而国内药企中,药明康德、豪森药业在AI药研上最为积极其中,超出三分之二的AI合作集中在药物发现阶段,约四分之一的AI合作集中在临床治疗阶段;AI药物研发主要聚焦疾病领域为癌症、精神类、心血管、肝肾肠胃、呼吸系统等。

  2022年7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华良在2022《理解未来》科学讲座第二期“AI+分子模拟与药物研发”时也对此发表观点,“AI(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已经引起研究院所和制药行业高度重视,AI开始赋能药物研发的靶标发现和确证、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药物药代和毒性评价等各个阶段,将成为未来药物研发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