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陆金所Q1大赚50亿,旗下平安普惠功不可没,被指搭售高昂保险费

原标题:陆金所Q1大赚50亿,旗下平安普惠功不可没,被指搭售高昂保险费

陆金所Q1大赚50亿,旗下平安普惠功不可没,被指搭售高昂保险费

近日,陆金所(LU. NYSE)发布了2021年Q1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实现营收152.51亿元,同比增长16.9%,净利润为49.69亿元,同比增长18.7%。一季度促成的新增贷款为1724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借款占比为75.7%。

陆金所控股官网披露,其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两块,一个是财富管理中心(陆金所、重金所、前金所等),另一个是零售信贷中心(平安普惠)。根据陆金所Q1财报披露,截至3月31日,陆金所控股管理客户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8.7%,达到人民币4211亿元,活跃投资者增至1480万人,同比增长17.5%。陆金所控股管理贷款余额增至人民币5826亿元,同比增长15.1%;累计借款人数达近1510万人,同比增长17.1%。

值得注意的是,陆金所控股亮眼财报数据背后,财富管理和零售信贷都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

一方面,2019年7月,多家媒体报道,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并向持牌消费金融转型。根据陆金服官网披露,截至2019年6月,平台累计借贷金额3479亿元,借贷余额984亿元。然而,据媒体报道,陆金所控股联席CEO计葵生在2021年Q1财报电话会议中指出,在第一季度,陆金所加速了154亿P2P产品的清退,剩余38亿存量产品将在第二季度完成清退。

这也意味着,一旦P2P业务完成彻底清退,一大批投资人将离开陆金所。

另一方面,陆金所在开展P2P业务的时候,平安普惠作为P2P平台的主要资产方;陆金所在暂停P2P业务之后,平安普惠逐渐向助贷业务转型,并与50余家金融机构展开合作。然而,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将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线下调至15.4%(4倍一年期LPR利率),2020年11月,银保监会又点名批评工商银行、平安普惠等4家机构违规抬升小微融资成本。受此影响,平安普惠已将综合年化费率降至24%以下。

陆金所Q1大赚50亿,旗下平安普惠功不可没,被指搭售高昂保险费

这也意味着,平安普惠未来将提高放贷门槛,新增借款人数将受到一定影响。

虽然平安普惠已将综合费率降至24%以下,但由于借款期限多为36个月,这也造成虽然平安普惠下调费率,但并未影响陆金所一季度大赚近50亿元。陆金所何以如此赚钱?我们在一篇裁判文书中找到了答案。

4月9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杨志豪、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显示:

2020年3月5日,杨志豪通过“平安普惠”APP申请借款。在根据APP提示填写并完善相关信息后,APP页面提示询问杨志豪是否需要保险以提高借款成功率,杨志豪选择保险业务后,系统提示进入保险页面。随即,杨志豪通过电子方式对包括《个人征信业务授权书》、《平安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投保单》在内的文件进行签字确认,同时声明已仔细阅读并接受保险公司关于本产品的详细条款、责任免除、绝对免赔率等重要事项,充分理解并同意《平安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条款及费率》、《保险特别约定》及其他与本次投保相关的全部事项。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