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美股一线丨标普500指数大幅反弹,美联储加息幅度预计放缓,美国经济或年末陷入实质性衰退

  方堃称,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鹰派紧缩顶点大概率就在7月,预计今年底之前加息周期基本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北京报道

  过去一周,受美联储加息预期、亚马逊与苹果等公司财报表现等因素提振,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其中,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累涨4.7%,报12390.69点;标普500指数累涨4.26%,报4130.29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累涨2.97%,报32845.13点。整个七月,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2.3%,是自2020年4月以来最佳月度表现;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分别上涨9.1%和6.7%,均创下2020年11月以来最佳月度表现。今年以来,上述三大股指则分别跌20.80%、13.34%、9.61%。

  粤开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方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3月以来的美股调整主要源于流动性紧缩后的估值下杀,反映在标普500成长风格大幅跑输标普500价值风格。而近一个月以来,市场开始计入经济衰退风险拖累美联储加息的预期,美债实际利率拐点下行,市场流动性边际转松,标普500指数大幅反弹。

  方堃称,下半年美股或将呈现先扬后抑走势。一是当前美股动态市盈率仍处于近10年均值下方,仍有修复空间,下次加息之前预计美股会延续反弹。二是后续美联储加息至中性利率以上,对经济需求的打压力度将更强,生产和消费数据可能加强衰退预期,盈利预期下滑将成为压制美股的主要因素。

  天风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宋雪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加息影响来看,7月加息幅度符合市场预期且美联储释放出“鸽派”信号,美股定价充分且边际有缓和,估值出现修复机会;从企业盈利来看,截至目前已披露的大型企业整体上盈利好于市场预期,情绪上有助于提振股市特别是成长股表现。综合各方因素,在美联储9月加息前后,预计美股大致处在修复通道中。

  美国经济或走向“实质性衰退”

  近段时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一直是市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上周四,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今年第二季度实际GDP按年率计算环比下降0.9%,修订数据将于8月25日发布。此前,第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下降1.6%。

  BEA称,实际GDP的下降反映了私人库存投资、居民固定投资、联邦政府支出、州和地方政府支出以及非居民固定投资的下降,这些下降部分被出口和个人消费支出(PCE)的增长所抵消。

  通常,连续两个季度GDP负增长可视作陷入“技术性衰退”。不过,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衡量经济衰退的依据有所不同。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商业周期确定委员会(Business Cycle Dating Committee)将经济衰退定义为经济活动下降且范围广泛、持续数月以上,具体包括非农就业人数、个人实际消费支出、工业产出等六项衡量指标。

  从就业情况来看,过去三个月美国平均每月增加37.5万个就业岗位,虽然低于今年早些时候的平均增幅,但依然强劲;失业率为3.6%,接近50年来的最低点;职位空缺达到历史新高,工资增长加快;劳动力需求非常强劲,而劳动力供应仍然低迷,劳动力参与率自1月以来几乎没有变化。“总体而言,劳动力市场持续走强表明潜在总需求依然强劲。”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三称。

  富国银行(Wells Fargo)高级经济学家昆兰(Tim Quinlan)指出,虽然第二季度实际GDP收缩,不过实际消费者支出继续增长,就业市场仍有活力,现在称经济扩张结束还为时过早。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称,美国劳动力市场非常强劲,每个月创造近40万个就业机会,这并不符合经济衰退的特征。“但我们正处于经济增长放缓的过渡时期,这是必要和适当的,我们需要以稳定和可持续的速度增长。”她指出。

  最近的支出和生产指标已经走软:受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和财务状况收紧等因素影响,消费支出增长显著放缓;受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活动减弱。

  粤开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方堃告诉记者,考虑到通胀预期高企,金融条件收紧两大因素对经济的制约还将持续,经济内生增长或将继续走弱,美国经济走向“实质性衰退”或难以避免。

  从时点来看,PMI、期限利差、信用利差等经济领先指标已经显露衰退迹象,四季度或是全面衰退来临的关键时点。一是美国制造业PMI指标明显走弱,新订单指数已经跌入50以下;二是美债10年期同3个月期期限利差即将倒挂,提前预测经济衰退;三是加息引起信用利差走阔,抑制实体融资需求。

  从程度来看,预计美国经济本轮衰退的幅度相对较浅,大概率不会重演金融危机或是石油危机时期的衰退。一是美国消费仍受到前期居民部门积累的超额储蓄的支撑;二是美国银行体系稳健性较强,居民按揭贷款违约率、消费贷款违约率均处于历史相对水平;三是外需或将对美国生产利好,欧洲经济受能源危机制约,油气和工业品进口需求提振美国出口。

  美联储9月加息幅度或放缓

  上周三,美联储发布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声明称,美国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反映出疫情导致的供需失衡、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更广泛的价格压力。地缘冲突及相关事件正在对通货膨胀造成额外的上行压力,并正在拖累全球经济活动。委员会寻求实现充分就业和2%的通胀率这两个目标。为此,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至2.25%-2.5%,并预计继续上调目标区间将是适当的。

  鲍威尔在7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美联储将专注于让通胀回落。价格稳定是经济的基石。没有价格稳定,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转。没有价格稳定,就不可能拥有持续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同时,鲍威尔指出,供应限制比预期的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压力都很明显。

  为抑制高企通胀,自今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加息225个基点,不过加息抑通胀的效果较有限。

  美国经济分析局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衡量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的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6月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6.8%,此前两个月保持在6.3%;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6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8%,高于5月的4.7%,低于2月5.3%的近期高点;环比上涨0.6%,创下2021年4月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此前4个月均保持在0.3%。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9.1%,为1981年11月以来最大涨幅,此前连续3个月同比涨幅高于8%。

  宋雪涛称,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起作用的部分主要是削弱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但对于与劳动力供给不足相关的服务价格影响不大,且对疫情和地缘冲突导致的供应受阻、粮价和能源价格上涨所造成的通胀无能为力。

  本轮通胀周期是地缘政治格局、劳动力短缺、逆全球化、碳中和四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短期难以根本逆转。通胀取决于供需两端的变化,美联储加息使得总需求向下,却难以拉动总供给的回升,消费者通胀预期仍居高不下,抑制通胀的效果不理想。在方堃看来,“加息抗通胀”的代价可能是“通胀换衰退”,经济增长下滑的节奏可能会快于核心通胀的回落。基于此,美联储未来加息路径体现为“两个顶点”:

  一是本轮加息周期鹰派紧缩的顶点大概率就在7月。美联储最为鹰派的时期将过去,一方面7月食品和能源价格回落,将推动整体通胀降温,住房租金等核心通胀项目仍有一定的粘性,但基数抬升或使得整体通胀难再创新高;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放缓,生产和消费回落也将传导至劳动力市场,三四季度失业率或将有所抬升。因此,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加息时更加谨慎,加息幅度将沿着75个基点、50个基点、25个基点逐渐放缓。

  二是本轮加息周期的顶点可能出现在12月。预计今年底之前加息周期基本完成,经济将面临实质性衰退的考验,明年美联储将视经济衰退的程度调整货币政策立场。如果明年经济衰退程度超预期,美联储或将开启降息模式。

  宋雪涛预计,美联储9月可能会加息50个基点。后续,考虑到中期选举来临之际的政治压力以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在上升,美联储可能暂缓加息。

  中国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则表示,考虑到推高通胀的因素短期难以缓解,今年接下来的每次议息会议美联储预计都会加息,加息幅度取决于通胀、就业、经济增速等整体情况。

  全球财经日历

  8月1日(周一):美国7月ISM制造业PMI,前值为53,预测值为52;德国、英国7月制造业PMI。

  8月2日(周二):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查尔斯·埃文斯、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詹姆斯·布拉德发表讲话;星巴克、爱彼迎、PayPal等公司公布财报;澳洲联储公布利率决议。

  8月3日(周三):美国7月ISM非制造业PMI,前值为55.3,预测值为53.5;美国截至7月29日当周EIA原油库存;新西兰二季度失业率,前值为3.2%,预测值为3.1%;欧元区6月零售销售数据;英国CIPS公司发布7月服务业PMI终值;中国7月财新服务业PMI;石油输出国组织召开会议。

  8月4日(周四):美国截至7月30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洛蕾塔·梅斯特发表讲话;阿里巴巴、康菲石油、维珍银河、杜克能源等公司发布财报;英国央行公布利率决议。

  8月5日(周五):美国7月非农就业报告;加拿大7月失业率;印度央行公布利率决议。

  8月6日(周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布财报。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