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监管措施火力全开 世龙实业内斗平息后何去何从?


  7月24日,世龙实业(002748)又一次公告收到了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从2021年10月19日开始,这已经是世龙实业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第5次被监管部门采取监管措施。从主要监管措施看,这依然是公司自2020年以来高管内斗、管理失范的延续。现在,尽管内斗已经平息,但是在余波退散之前,市场投资者仍然疑惑,这会是世龙实业的最后一次么?

  资料显示,世龙实业是以生产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综合性化工企业,主要产品包括AC发泡剂、氯化亚砜、氯碱、双氧水等产品。“内斗”的双方,一方以公司原董事长曾道龙、董事刘林生为首,另一方则以现任董事长汪国清、副董事长刘宜云以及前任总经理张海清为首。双方为世龙实业的管理权激烈争夺,甚至出现了在2021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大打出手、抢夺公章,甚至被交易所质疑同时并行两组董事会班子的情况。

  出乎一般的“内斗”剧情,上述两派高管,可以说“师出同门”。世龙实业于2015年3月登陆A股市场,系原江西电化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江西电化)改制而来。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于2013-2014年对公司IPO的相关报道,世龙实业招股书中30余家关联公司盘根错节,这些公司大多数由原江西电化高管持股,公司之间由相互持股或控股,并同时对上市公司持股。

  目前,江西大龙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大龙实业”)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37.55%股份;江西电化高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电化高科”)系大龙实业控股股东,持有大龙实业97.91%股份,并直接持有上市公司7.67%股份。

  “内斗”的源头来自控股股东电化高科的股东结构非常分散。根据天眼查数据及公司公告,电化高科的股东包括4位法人和4位自然人,江西乐安江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乐安江化工”)是第一大股东,持股24.39%;刘宜云、汪国清、张海清是其第三、五、八位股东,并于2021年6月15日起结成一致行动关系,直接及间接控制电化高科39.1%的股权。在此局面下,电化高科没有实际控制人。乐安江化工的股权,则分散于48位自然人股东,其中本次高管“内斗”的主角汪国清、刘林生、曾道龙分别持股17.52%、11.78%、8.44%。

  总而言之,在这种眼花缭乱的股权关系之下,世龙实业至今没有实际控制人。这成为高管争权内斗的根源。此前,刘宜云在2021年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因电化高科的股权分散,而且公司章程规定所有决策均需要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能作出决议,在电化高科层面无法形成有效决议,所以各方股东都通过争夺董事会席位实现对公司的影响和控制”。

  尽管股权关系复杂,如果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较好,各个股东之间或许能够相安无事。但是公司2020年度业绩表现不佳,成为“内斗”公开化的导火索。世龙实业2020年报显示,当年公司营业收入15.7亿元,同比下降15.03%;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42亿元,较2019年度亏损扩大1.24亿元,连续两年亏损。业绩下滑之际,由于上述高管在多家关联公司中担任相应职务,也成为高管之间相互指责对方利用关联关系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由头。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高管内斗,世龙实业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存在较大瑕疵。审计机构为公司2020年内部控制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具体包括被电信诈骗298万元、全资子公司世龙供应链因采购合同取消计提减值损失535.8万元,以及对水合肼包销业务及世龙供应链业务形成应收账款计提减值损失2.02亿元。

  也许令投资者能感到欣慰的是,随着世龙实业于今年1月完成董事会换届,管理层稳定后,公司有望回到发展正轨上来。新一届董事会包括2名非独立董事和3名独立董事,其中汪国清当选为董事长并兼任总经理,刘宜云当选为副董事长,公司董事会结构中,2位非独立董事是一致行动人关系,也有利于公司管理层的稳定。

  世龙实业未来走势如何? 2021年下半年,受国内部分地区节能减排实施“能耗双控”政策的影响,AC发泡剂、水合肼、烧碱产能受限,销售均价大幅上涨,推动公司2021年营收大增38.73%至21.75亿元;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至1.96亿元。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2.71%,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290.8%。但化工产品持续涨价能持续多久,仍然是未知数。据媒体报道及公司投资者互动情况,不少投资者看好公司氯化亚砜作为锂电池新材料的市场空间,公司则表示,未来会考虑整合化工下游的产业。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