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一些银行对表内非标投资风险管理不到位

  7月30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出席“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梁涛在演讲中表示,资管行业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业、保险业业务经过了跨过乱象纠治期,历经了规制建设期,进入了行业重塑期,迈向了发展的机遇期,行业发生新变化,呈现出更稳健和持续发展的态势。

  梁涛指出,截至2021年末,理财存量整改基本完成,具有刚兑性质的保本理财清零,需整改的保险资管产品累计压降96%,通道类的信托和融资类的信托较峰值分别压降80%和43%,少量处置比较困难的资产已经依规纳入了个案处置,将尽快清零,资管业务池化运作、多层嵌套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行业乱象根本扭转,金融体系的韧性明显增强。

  “目前,银行业、保险业的资管产品净值化水平已经超过了95%,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显著提升。理财、信托、保险资管产品投向实体经济43万亿元,相当于社会融资总规模12.9%。理财公司改革稳步推进,已经批准设立了49家,开业了25家,4家由外资金融机构控股。作为重要的投资者,这些机构、这些理财公司将逐步成为资管行业的有生力量。” 梁涛说。

  梁涛表示,在资管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银保监会始终把拆解影子银行的风险作为重要工作,并将规范资管行业发展作为这项工作的重要抓手。

  他透露,经过持续的整治,我国类信贷影子银行风险明显收敛,存量资产大幅度压降。截至2022年6月末,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超29万亿,有效遏制了资金的脱实向虚,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金融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提供了空间。

  “近年来影子银行治理成效显著,但是部分产品结构负责复杂,杠杆水平高,隐藏的风险依然较大。” 梁涛说,一些银行对表内非标投资风险管理不到位,资产分类和拨备计提标准显著低于表内贷款,部分高杠杆企业借助非持牌机构登记发行所谓的融资计划获得资金,穿透后实质为企业的自融安排,隐蔽性强。一些机构可能借助不当的金融创新,衍生出影子银行的新变种,诱发影子银行风险反弹回潮,对此我们应保持必要的警惕。

  梁涛进一步强调,要持续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加强类信贷影子银行风险监测,持续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严禁多层嵌套、资金空转、脱实向虚、伪金融创新等行为。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资管新规,按时完成银行理财、信托等存量个案资管业务整改,防止再次通过交叉性金融产品无序加杠杆。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