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对话曾刚:一个固收老兵的新征程

原标题:对话曾刚:一个固收老兵的新征程

对话曾刚:一个固收老兵的新征程

曲艳丽 | 文

2020年9月,曾刚加盟广发基金,任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这位从业21年、公募管理12年的固收大佬,就此踏上新的征程,眼中闪亮的是历史性的“固收+”的行业大风口。

所谓“混合资产”,即大类资产配置体系,曾刚称其为“投资的宽度”。

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曾刚的从业履历遍及期货、券商、国企财务公司、基金,一直在多资产投资的环境下,经历丰富,视野开阔。

他自谦为国内“第二代半”固收从业者,每一段职场都留下一些投资案例,有曲折,但基本一路顺遂。

这是性格使然。曾刚一方面很有智慧,有容乃大,保持着从容淡定的状态;另一方面,又很有竞争心,心态永远积极,永远有挑战精神。

不仅如此,他是足球门将、篮球神投手,擅长谋篇布局,通盘思考。这些都是他在资本市场里始终保持着一流竞技状态的原因。

一个固收老兵的成长史

上世纪90年代中,曾刚职业生涯的起点是“红马甲”,在北京/海口商品交易所。

“见过极端的风险特征,大起大落。”曾刚形容。绿豆自上市初的850块,涨至6500块,涨幅6-7倍,但只需3%保证金。一些人的资产转瞬间翻倍,而一些人损失殆尽。

一位老乡,派驻非洲多年,所得百余万,在期货市场中博弈,三个月就没了。

当时,曾刚的感触是,投资一定要稳健,“这不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并从极高的风险波动慢慢走向偏稳健的固定收益路径。

2001年,曾刚在红塔证券,认购中石化的战略配售、买债券、打新股,早期视野相对宽,各类资产均有接触。他自谦是中国“第二代半”固收从业者。第一代在1998年前后,如嘉实王茜、原海富通邵佳民等;第二代在2000年-2003年。

展开全文

2003年,曾刚自昆明转战上海,入职汉唐证券,在债券市场总规模仅7万亿的早期,进入投研岗;次年,在华宝兴业基金,研究了一年可转债。

2005年至2008年,曾刚在上海电气集团财务公司,有一些经典的投资案例。如“马钢分离式转债”,乃第一只创新品种,曾刚判断大机会来临,以9000万投标,中签4100万,中签比例极高,最高浮盈1.3亿,实际盈利9800万。

这一时期,曾刚仍然是多资产视角:如打新股,当时上海电气财务以资金量,往往排进全国前十大机构的七/八名,有一年打新股浮盈超20亿。又如,买利率债,套息货币基金,“每天5个亿以上的回购”。

“对基金经理而言,成长路径上,阶段性总能找到亮点,那将非常幸运。”曾刚总结,投资是持续博弈的过程,也会看错,但如果持续有过成功,心态就更能把握得住,更有信心。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