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专访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副中心产业正向绿色低碳快速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绿色金融功能主要承载区和先行先试的示范区。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分享了城市副中心的相关发展情况。

  胡九龙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例,介绍了在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过程中,探索绿色发展基金,引进和培育绿色金融机构,推动一批绿色金融示范项目落地,壮大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等先进经验。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产业已经向绿色低碳的方向快速发展。”胡九龙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国家级绿色交易所、碳交易中心已设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积极服务北京低碳城市建设,代表着北京城市副中心更要重视和突出绿色发展这条主线。

  胡九龙表示,绿色发展的生命力、动力在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动能的转变。当下,副中心正推动绿色金融更好地发挥其在调结构、转方式方面的积极作用,以绿色金融加快经济结构的绿色化转型升级,努力将副中心的绿色愿景变为生动实践。

  低碳转型贯穿城市副中心建设

  《21世纪》: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的主要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

  胡九龙: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也更加突出绿色发展这条主线和基调,形成了相对系统的做法。

  一是推动城乡建设的绿色化提升,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在重大工程项目当中采用绿色技术,绿色建材,以及科技创新来实现重大工程低碳建设,促进建筑全生命周期减排增效。例如东六环入地改造、副中心站综合枢纽等重大工程,都坚持绿色建设和技术创新作为主要内涵。

  同时,我们大力推进老城“双修”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老旧小区的精细化改造提升,有序实现城乡绿色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是对城市生命线进行绿色化改造,重点为绿色交通和绿色能源。以公共交通和慢行步道系统来支撑副中心的出行。当前,慢行系统已经建成1000公里,绿色出行比例已达75%,之后还会进一步提高。同时,重视可再生能源利用。包括推动屋顶光伏成为约束性建筑条件;大力开发中深层地热能源;对大气、水、土壤进行治理等。生态环境显著改善,PM2.5的年均浓度已经降到37微克每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能达到91.4%,土壤的监测达标率已经达到100%。

  三是推动生态环境的绿色化拓展。以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持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森林覆盖率到“十四五”末,可达到36%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了91.46%。今年6月,大运河北京—河北段实现了全线62公里的旅游通航,成为构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节点性成果。

  四是加快经济结构的绿色化转型。绿色发展的生命力、动力在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动能的转变。我们紧抓副中心商务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和行政办公四大功能,来引导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发挥金融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以“两区”建设为契机,发挥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的新引擎作用。目前,副中心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8:41.1:56.1已经优化调整为1.1:35.3:63.6,服务业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金融业对GDP的贡献率也超过了10%。北京城市副中心整个产业发展已经向绿色低碳的方向快速发展。

  五是带领群众共建共享绿色家园。以提升品质为重点,形成森林拥城、碧翠融城的大尺度绿化风貌,同时突出贡献理念、凝聚全民的绿色智慧,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建设城乡公园体系和绿道体系系统。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真正让绿色低碳成为全民生活的新风尚。

  绿色金融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发展绿色金融上有哪些举措?

  胡九龙: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绿色金融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和先行先试的示范区,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落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任务,精准助力副中心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绿色产业支持政策上,出台支持服务业扩大开放和自由贸易发展的金融政策。

  在两区建设领域,我们实施绿色金融全产业链改革开放行动,在工程建设领域,推出先行先试绿色金融创新举措,已推动20个以上试点任务落地。同时,副中心积极申报气候投融资试点,以进一步丰富企业的绿色融资渠道。

  在有效引导绿色资本投入实体经济上,我们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进一批优质企业,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们累计发放了绿色信贷186 笔,新增贷款67.5亿元,贷款余额194.8亿元。以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在建设绿色交易平台服务“双碳”目标方面,副中心加快构建以北京绿色交易所为依托的碳配额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积极服务北京低碳城市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前,已涵盖重点排放单位1000余家,累计实现碳配额等交易量超过9300万吨,成交额突破30亿元。

  此外,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创新业务,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各家银行机构已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近2750笔,贷款余额超过了210亿元。首贷、续贷和无还本续贷共发放近1090笔,贷款余额超过了600亿元,有效引导各类资金直达绿色企业和中小微企业。

  年均千亿级投资建设现代化城市

  《21世纪》: 北京城市副中心提出,到2025年,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功能基本形成。请问这项工作的推进顺利吗?能不能完成预期目标?

  胡九龙: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治理北京的大城市病,一个重要目标定位,就是建设一座没有城市病的现代化精品城市。《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给我们设定了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到2025年,初步建成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宜居城市、人文城市、智慧城市的现代化城市新形态;二是到2035年,随着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副中心要率先建成一个现代化城市。

  按照这两个目标,副中心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采取了高强度的投资,每年能够达到1000亿元以上投资额度,以加快副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各项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的质量,同时使产业的动能更加强劲,使副中心能够发挥更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当前,这些任务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按照一年一个节点的趋势,我们的各项目标已基本实现,我们有信心在2025年实现这“六个城市”的初步建成,让人们感受这座现代化城市的魅力。

  《21世纪》:对于副中心的发展过程,可否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供其他城市借鉴?

  胡九龙:副中心的规划建设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的基调,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首先,城市的现代化一定要以更大的自觉走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涵盖了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与科技创新等广泛内容的系统性变革,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因此,要始终将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摆在最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其次,城市一定要努力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优越的市场环境,同时把有为政府与市场决定性作用在具体领域中更好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副中心控规提出要“引导京津冀区域性金融机构集聚”,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是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建设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这些政策支持基调明确,力度空前,为绿色金融在副中心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副中心本身发展的大量资金需求和金融服务需求,与绿色金融市场开拓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也为绿色金融在副中心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市场前景。

  此外,还应把金融引向绿色发展的健康通道,同时防止脱实向虚。绿色金融引导资源流向绿色低碳领域,是金融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在充分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同时也要高度警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约束资本过度逐利的属性,规范和引导金融血脉,以更大的耐心更好地支持绿色实体经济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和社会对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新需求。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