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阿里巴巴Q1财报好于市场预期 6月已见复苏信号



  阿里巴巴集团(纽交所代码:BABA及港交所代号:9988)4日晚间公布2023财年第一季度业绩。2023财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收入为人民币2055.55亿元(单位下同),同比保持稳定;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18%至344.19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302.52亿元,同比下降30%,主要是由于经调整EBITA下降和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损益下降;非公认会计准则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收益为11.73元,同比下降29%及非公认会计准则摊薄每股收益为1.47元,同比下降2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8.69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自由现金流为221.73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7%。

  受4、5月份疫情影响,行业整体增长承压。尽管面临短期挑战,阿里巴巴本季度收入保持稳定,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18%,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下降30%,均好于市场预期。截至发稿时,阿里巴巴美股在盘前交易中涨近5%。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说:“过去一个季度,我们积极应对宏观环境的种种变化,通过持续加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始终聚焦长期战略。虽然我们的业务在四、五月增速相对放缓,但进入六月已经看到向好迹象。基于我们拥有的高质量消费群体,以及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多元化业务所呈现出的韧性,我们对未来长期增长充满信心。”

  在消费领域,5月下旬起,随着物流运力正常化,平台与商家共同看到复苏信号。6月季度,淘宝天猫线上实物商品GMV增长逐步恢复,天猫“618”支付GMV实现同比正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12个月,超1.23亿消费者在淘宝天猫年度消费超10000元,跨年活跃率约98%。淘宝天猫联合菜鸟,通过送货上门进一步提升消费体验,本季度约70%的菜鸟驿站提供送货上门选择,大家电、家装等行业特色供应链解决方案满意度高于同业。中国数字商业培育的新兴业务持续进展,淘宝和淘特上的M2C(源头直供模式)商品的支付GMV同比增长超过40%,淘菜菜GMV也增长迅速,同比超200%。

  在产业领域,本季度,抵消跨分部交易后阿里云收入同比增加10%,经调整EBITA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反映了非互联网行业客户的增长复苏。

  国际商业板块也见证着全球商业的温和复苏。6月季度,Lazada在东南亚的订单实现10%的同比健康增长,Trendyol订单同比增长46%。国际批发商业继续帮助中小商家出海,Alibaba.com季度完成的交易额同比增长16%。

  数字化的近场商流和物流的一体化网络,已成为现代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也令业务获得加快发展的机会。6月季度,饿了么非餐配送订单稳健增长。食品、日用品等需求旺盛,推动盒马和高鑫零售的线上销售占比分别达到68%和36%。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6月,阿里云发布一款自主研发、专为新型云数据中心设计的专用处理器CIPU,连同飞天云操作系统一起,有望成为下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核心。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