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房地产融资分化:利率上升、进度变慢和倒逼提升效能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国宝截至3月10日,房地产国内信用债累计发行2324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多出六成,比2019年同期增加四成以上。

在一家房企融资部门任职的苏勇亲身感受却是,无论是一般公司债,还是中票,对于一部分房企而言,发行难度越来越大了,成本与2020年相比均有差距,甚至3月的成本较1月也有小幅抬升。

但是另一部分房企在发债上并没有感受到明显变化,少数企业的2021年融资成本甚至还在持续下降中。支撑房企融资的条件系数中,销售规模在其中的分量下降了,大房企不一定能拿到钱,小房企也不一定融不到资。

一位证券机构分析人士有类似判断,虽然一段时间来,资金层面相对宽松,但2021年以来,发债成本普遍有所上升;同时,房企融资分化也日渐明显,这种分化不仅仅体现在利率上,同时也体现在能不能融到钱、能融到多少钱上。

好的基本面、强大的信用背书以及具备竞争性的管理和产品,越来越成为房企的核心优势,体现在融资上,部分房企逐渐消失在信用债市场中,而部分房企的发债优势得到强化。

发债之困

一直以来,加杠杆和规模扩张是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动作,但2019年以来,随着房地产融资不断收紧,尤其是2020年四季度以来,部分房企发行债券等待的时间越来越长了,融资难度越来越大了。

上述证券机构分析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一家中等规模的房企,过年几年里,虽然偿债风险一直伴随左右,但也一直可以通过借新还旧、暂停拿地和加大销售回款力度等措施来换取降杠杆空间。

不过,2020年下半年以来,这家公司申请发行的几笔债券,至今没有得到反馈。彼时,这家公司到期债务规模较大,加上一部分进入回售期的债券,面临着较大的偿债压力。

由于发债的希望变得渺茫,过去的一年中,这家公司不得不通过降价卖房等方式累计兑付了超过400亿元的债券。虽然短期负债下降了,但风险并未消除,“今年他们又申请两笔债券,不过一直没有被受理。”该证券分析人士透露。

在2021年的房地产信用债市场,与这家公司面临同样遭遇的房企并不在少数。另一家千亿房企年内到期债券大约在60亿元左右,年初就申请30亿元公司债,但截稿前,仍没有实质进展。

一家浙江涉房企业,近一年需要回售和兑付的国内信用债总额超过70亿元,但一笔2亿元的债券等待了两个月,依然没有答案,导致其部分存量债券成交价一度跌去了三成。

与这些今年才开始发债受限的房企相比,还有部分中小房企很早之前就消失在信用债市场。一家200亿元规模房企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从2019年起,他所在的公司就没有再发行过信用债,“我们对外的说法是主动降杠杆,实际上就是拿不到了”。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