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湾区城市“期中考”:疫情下,珠海如何跑好“下半场”?

  南都讯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一轮大考之下,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城市陆续交出2022年“期中考卷”。

  面对疫情多发散发、国内外环境复杂演变的挑战,湾区城市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上半年GDP均实现正增长。从发展速度来看,惠州、江门、深圳跻身第一梯队;珠海则和佛山、肇庆一道位居第二梯队,GDP增速维持在2%-2.8%的区间。在单项经济指标上,惠州、中山、深圳表现抢眼,各有1至2项数据实现领跑。相比之下,珠海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发展喜人,以8.5%的增速稳居湾区珠三角城市第二位,消费、投资、外贸“三驾马车”均承压前行,尚未走出负区间。

  最新数据释放了哪些信号?哪个城市发展韧性最强?经济数据背后,珠海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如何跑好“下半场”?

  焦点一:湾区城市上半年表现如何?

  惠州GDP增速领跑,深圳恢复速度最快

  今年上半年,湾区城市几乎不同程度遭受散发疫情冲击,但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定,“企稳回升”成为主基调

  在经济总量上,湾区城市依然保持原有阵型,深圳、广州凭借先发优势,牢牢占据第一阵营,上半年携手迈入“万亿俱乐部”,其中深圳今年1-6月GDP为15016.91亿元、广州为13433.8亿元;佛山、东莞紧随其后,以较大的领先优势,继续稳坐第二阵营,其中佛山上半年GDP为5747.79亿元、东莞为5178.2亿元。相比之下,位居第三阵营的惠州、珠海、江门、中山、肇庆经济体量依然偏小,尚处在追赶阶段。

  从GDP增速来看,大湾区珠三角9市成功顶住疫情的冲击,均实现正增长,其中3座城市增速超过3%,位居第一梯队,依次是惠州、江门、深圳。

  具体而言,惠州今年上半年以3.6%的GDP增速走上了领跑的位置;位于珠江口西岸的江门同样表现不俗,以3.1%的增速排名第二,也成为珠三角口西岸城市群中唯一跻身增速前三的城市;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深圳,则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上半年GDP增速达到3%,考虑到深圳的经济体量,这一数字殊为不易,不仅跻身湾区城市第三位,也成为全国上半年恢复最快的一线城市,为其它城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示范。

  GDP增速第二梯队中,共有佛山、肇庆、珠海三城上榜,上半年分别增长了2.8%、2.6%、2%,其中佛山、肇庆较同期全国GDP2.5%增速分别高出0.3和0.1个百分点。

  GDP增速第三梯队的城市,依次为东莞(1.6%)、中山(1%)和广州(1%),虽不及同期全国平均增速,但都展现出企稳回升的势头。如广州统计局分析在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进入二季度,广州经济迎来本土疫情扰动、供应链不畅等多重考验,经济下行压力阶段性放大。面对复杂困难局面,广州奋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释放,6月份全市大多数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企稳回升,生产、需求等主要经济指标当月增速回升,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焦点二:湾区“期中考”,珠海有何亮点及挑战?

  工业增速位居全省第二,消费外贸、投资待提振

  数据背后,珠海既有亮点,也面临挑战。

  整体来看,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珠海上半年实现GDP 1906.78亿元,同比增长2%,经济体量位居湾区珠三角城市第6位、珠江口西岸城市第一,较江门、中山分别高出100-200多亿。

  但在单项经济指标的PK中,珠海表现有喜有忧,蓬勃发展的工业为全省上半年经济贡献了一大亮点,今年1-6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8.61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位居湾区珠三角城市第2位、全省第2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增速5.1、5.0个百分点。

  但另一方面,受国内外环境复杂演变、疫情多发散发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珠海的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市场、外贸上半年继续承压,尚未走出负区间。

  从数据来看,珠海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65亿元,同比下降1.7%;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4%;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5.3%,在湾区整体排名中,均明显落后于其它兄弟城市。

  毗邻港澳的交通区位、全国第一大陆路口岸所在地,令珠海客观上面临外部疫情输入的挑战、防控压力更大,今年1、6月、7月先后遭遇的新一轮疫情冲击,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原有的经济发展节奏,以珠海全市公路、水运、航空运输货物总周转量为例,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下降14.7%、39.3%、24.9%,居民消费受到抑制,加上国内外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拖累了上半年珠海外贸、消费、投资“三驾马车”的整体表现。

  但从趋势来看,不同指标表现不一,虽面临挑战,但“向好”依旧是主流:其中珠海消费市场正缓慢复苏,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已较4月、5月份分别收窄1.8、0.9个百分点,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外贸进出口总额虽同比下降5.3%,但这主要是受进口同比下降20.7%的拖累,单看出口,1-6月同比增长7.3%,依然保持稳定增长。

  此外,在财政收入、农业生产方面,珠海同样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51亿元,同比增长3.2%;上半年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50.26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较一季度提升1.1个百分点。

  相较之下,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大型基建项目不足、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等因素影响,珠海固定资产投资承受的压力明显更大,同比下降14%,较一季度下降15.4个百分点。分领域看,除工业类投资受产业蓬勃发展拉动,保持强劲增长外(工业投资增长39.9%,增速高于全省21.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0.2%,新动能培育成效显著,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2.4%,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41.9%),房地产开发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表现均不及预期,分别下降28.6%和4.8%。

  “上半年珠海经济主要还是受疫情影响,珠海服务业占比较高,而服务业对疫情比较敏感。另外,房地产投资下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城市研究专家孙不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称。

  珠海2022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一览:

  GDP:1906.78亿元,增速:2%

  农林牧渔业产值:50.26亿元,增速4.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8.61亿元,增长8.5%

  服务业增加值:-1.0%

  固定资产投资:-14.0%

  工业投资:增长39.9%

  制造业投资:增长50.2%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2.4%

  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41.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65亿元,下降1.7%

  珠海如何跑好“下半场”?

  三季度关键期,加速迈向“万亿工业强市”

  时值8月,距2022年收官仅剩下4个月时间,对于刚成功应对“7.11”新一轮疫情的珠海而言,下半年刚开场就迎来了又一次重大考验,随着疫情迅速遏制,全域回归常态,接下来如何跑好“下半场”、完成既定全年目标备受瞩目。

  今年1月,珠海“两会”上确定“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6.5%左右”的年度目标。对照之下,上半年2%的增速显然还有一定差距。

  珠海市统计局分析认为,总的来看,一系列稳增长经济政策成效明显,珠海经济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上半年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也要看到,下半年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7月份本土疫情为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经济承续“三重压力”,供需两端承压。

  怎么跑好2022年“下半场”?珠海市统计局表示,下阶段,将牢牢把握三季度关键期,全力抓好当前经济工作,不断巩固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8月1日召开的珠海全市经济形势研判调度会则给出了更清晰的答案:“第三季度是全年各项工作的集中发力期,对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非常关键,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照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做到把握实情、对症下药、顺应规律、主动作为,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举措,一个月比一个月要有进步,努力实现三季度经济有较好的上升。”

  如何降低疫情防控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做好助企纾困,成为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珠海就此提出:“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园区为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全力以赴保物流链畅通、供应链稳定、产业链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因疫情防控原因对企业正常生产造成的影响。要继续扎实做好助企纾困各项工作,增强精准服务意识,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台惠企措施,系统推进政府流程再造,全面提升事前事中事后服务质效,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在产业方面,珠海连日来动作频频,发展进一步提速:

  7月,珠海高新区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累计签约项目50个,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涵盖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等多个领域。

  7月28日,珠海举行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暨富山工业城奠基仪式,26个项目签约落户,投资总额达560.05亿元。

  8月2日,香洲区在三溪科创小镇举办三溪·华发智造港开工暨高效新型太阳能电池及钙钛矿电池项目落户仪式,总投资27.3亿元,将建成52.5万平方米5.0产业新空间,引进“百亿级”光电产业龙头项目……

  “5.0产业新空间”,作为今年活跃在珠海舆论场上的热词,同样受到瞩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其本质是通过集中布局建设模块化或定制化生产厂房、生活商业配套设施和提供生产性配套服务等方式,满足企业现代化生产和员工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据统计,截至6月末,珠海全市计划2022年内开工5.0产业新空间项目(不含鹤洲新区,不含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下项目)共41个,开工建筑面积达941万平方米。

  外界预期,这些融合“生产+服务+生活”的产业新空间,具有低成本、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好、运营优的优势,建成后将进一步拉动珠海工业发展,叠加扎堆涌入的工业项目,将推动珠海加速迈向“万亿工业强市”,持续优化珠海现有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备注:数据来自各城市统计局官网,本文仅供参考,如实际数据有出入,请以官方权威数据为准。

  出品:南都湾区会客厅

  数据整理分析及采写:南都记者杨亮实习生李博宁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