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成立规模超千亿!这类资产火了

  进入下半年,集合信托市场持续回暖。刚刚过去的7月,集合信托的成立规模和发行规模双双超过千亿关口。其中标品信托表现不凡,成立规模大幅增加43.71%,而其中的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固收领域。

  信托业内人士表示,信托客户群体的整体风险偏好相对稳健,因此对于固收类资产的兴趣更为浓厚,固收领域后续或成为标品信托的重点投资方向。

  集合信托成立规模大幅增长

  虽然7月集合信托市场的发行规模有所下降,但成立规模却呈现大幅增长。

  根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最新数据,从发行市场来看,7月集合信托发行的产品数量小幅增加,但发行规模有所下滑。统计显示,7月共计发行集合信托产品2125款,环比增加79款,增幅为3.87%,发行规模1399.46亿元,环比减少33.05亿元,降幅为2.31%。

  从成立市场来看,7月集合信托的成立市场继续升温。成立数量略有下滑,但成立规模明显增加。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共计成立集合信托产品2063款,环比减少114款,降幅为5.24%,成立规模1239.55亿元,环比6月增加143.69亿元,增幅为13.11%。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仅投向金融领域的信托资金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其他各投向领域的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统计显示,7月房地产类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为61.65亿元,环比减少28.34%;基础产业信托成立规模225.47亿元,环比减少17.44%;投向金融领域的产品成立规模845.73亿元,环比增加41.97%;工商企业类信托成立规模105.24亿元,环比减少22.51%。

  标品信托“吸金”能力增强

  随着业务转型的深入,标品信托不但成为各家信托公司积极发展的重点业务,更成为集合信托市场上“吸金”能力强大的业务领域。根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统计数据,7月标品信托的成立规模持续攀升,其成立规模达到777.57亿元,环比增加43.71%。

  与此同时,非标信托业务的成立规模有较为明显的下滑。对此,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喻智表示,在业务转型的压力下,信托公司非标业务持续萎缩,标品信托产品的增长迅猛。整体来看,标品信托产品在集合信托市场中已经初具规模,支撑集合信托市场成立规模的增长,但未来可能受证券市场的波动影响较大。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标品信托业务当下正处于高速增长期,部分信托公司在标品信托业务上已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大部分信托公司积累了庞大的高净值客户,有稳定的直销和代销渠道,能够支撑标品信托业务的资金募集需求。” 喻智分析道。但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在标品业务上的投研能力不足,人才储备较少,团队建设、系统建设缺失,也使得标品信托业务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私募基金、证券公司等来拓展。因此,标品信托业务尚未形成显著的盈利贡献,主动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

  资金青睐固收领域

  “和公募基金、券商的客户不同,信托原有客户的投资风格更趋保守和稳健,因此在标品信托的投资中,固收类资产也是这些客户更愿意投资的方向。”华东地区某信托公司证券信托业务部门负责人直言。

  在标品信托这一细分领域,数据显示7月固收类产品的成立规模达587.38亿元,环比增加44.68%;权益类产品成立规模148.09亿元,环比增加24.98%;混合类产品成立规模41.98亿元,环比增加153.2%。从整体规模看,固收类产品吸纳资金的能力最强,是标品信托领域颇受青睐的投资方向。

  喻智认为,随着标品信托业务的不断发展,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逐渐开始转变。而标品信托产品中的固收类产品因为相对稳健的收益表现,成为投资者替代原本非标产品的一项选择。

  “客户主要青睐的还是期限相对较短的固收标品产品,尤其是波动小、底层资产是债券的产品,相对更受欢迎。”前述证券信托业务部门负责人说。

  但在资管行业的净值化转型过程中,投资者接受标品信托产品的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销售产品的时候,就有客户直白地问我们,既然是买净值化产品,我们为什么不去直接选择公私募产品呢?”某信托公司财富管理部人士说。因此,信托标品业务做出自身的特色,在为投资者提供稳健收益的同时减小回撤,成为当前众多从业人员的共识。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