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说好的“重建更好未来”呢?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名不副实”

  近日,拜登政府在立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上周在参议院获得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预计本周五将在众议院进行审议。该法案被媒体与学者戏称为缩水版《重建更美好未来法案》,是拜登政府两大核心经济议程之一,也是拜登重要的竞选承诺之一。即使拉出数百专家官员背书,但也难改法案名不副实的本质。该法案与削减通胀到底有多大关联?民主党人为何使出这一“障眼法”?拜登为何要如此匆忙推进它?

  法案名不副实,拜登拿专家来背书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柯静分析认为,从这个法案的核心内容来看,只看到投资和社会支出以及不确定的税收等来源,很难直接联系到削减通胀。虽然有近130位经济学家,七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前财政部长、美联储的副主席等专家、官员来为法案背书,认为这部法案具有有效对抗通胀,降低美国家庭成本的功效。也就是说,虽然这个法案通篇说的都不是削减通胀的事儿,但是它会产生缓解通胀的结果。但事实上,结果却存在很大的疑问,因为之所以产生通胀,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供需错配。法案的一些内容在当前看来,充其量不过是美国为美国人民预支了一个大饼。

  远水难解近渴,通胀近几年或还要上涨

  部分为拜登政府背书的经济学家还声称,法案可以持续削减赤字,可以通过降低总需求的缺口来降低通胀。但柯静觉得这有些不着边际。

  一方面,拜登政府所号称的削减3000亿美元的赤字,主要是建立在未来十年内的增税的收入和国税局加强税收执法的基础之上,而法案的支出被提前到了未来的2到3年。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未来税收到底有多少,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的估算很难做数。另一方面,降低赤字与降低总的需求缺口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有一些牵强,未必会有一个直接的体现。根据宾夕法尼亚沃顿商学院的预算模型统计,来自药品定价改革和国税局执法大部分的收入要等到2027年才会有所体现。因此这个法案在2027年之前,非但不能带来预期的赤字削减,甚至可能会在接下来四年之内带来更大的预算赤字。这个分析的结论显示,这个法案对于通胀的影响几乎为零,还有可能在前几年导致通胀略微的上涨。

  民主党人的“障眼法”:以另外一个名目示众

  民主党人使出这样的“障眼法”,背后的意图是什么?

  柯静指出,作为《重建更美好未来法案》的缩小版,即便与当初的承诺相去甚远,也仍然体现了拜登政府兑现选民承诺的意愿。而这种放弃原本法案名称识别度的做法,不仅让一部分搞不清楚情况的美国老百姓还以为《重建更美好未来法案》还在搁置之中,更将那些冲着了解法案到底是如何削减通胀的人们弄得云里雾里。

  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百姓对于通胀的强烈不满,已成为民主党人和拜登政府最为棘手的政治难题。在这样一个时刻,民主党人又怎么能够再将《重建更美好未来法案》拿出来招摇过市呢?为了让民众淡忘有关民主党人对财政不负责任、大肆放水导致通胀激增的指责,法案只能以另外一个名目示众。

  匆忙推进:帮助稳住一部分民主党的票仓

  为什么民主党人一定要赶在这个时刻点去推进法案呢?

  柯静表示,在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当中,民主党人可供选民审视的成绩乏善可陈。中期选举当中比较重要的指标是总统的支持率,还有当前的经济。今年对通胀的关注显然压过对就业率的关注。对民主党人来说,可供发挥的余地实在有限。如果不能够在核心议程上再有所推进,那么能够供民主党人所利用的,恐怕只剩下温和派选民对特朗普主义的厌恶,以及最高法院推翻罗伊案所带来的涟漪效应。因此,哪怕用一个不伦不类、名不副实的“削减通胀”的名义,毕竟削减医疗成本和推动清洁能源的投资,能够帮助稳住一部分民主党的票仓。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