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能源转型:技术突破是承载工业体系的关键骨架
当前,“双碳”目标的提出伴随着系统化谋划布局的逐步落实,“1+N”政策体系及各地实施方案陆续出台,围绕战略性技术开发与应用,以能源为焦点的产业转型成为重中之重,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的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
近日,在雁栖湖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雁栖湖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筑基固本,稳中求进”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析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与会嘉宾认为,与产业革新富有活力的社会环境比较。作为世界上工业门类体系最全面的国家之一,“双碳”目标的驱动之下,各行业全面开启的减碳行动,极为有利于低碳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具备应用成本较低且应用场景丰富前景的技术。而对于中国高质量经济转型发展来说,技术不仅仅意味着能源应用本身,还包括配套的技术设施。
新旧动能转换为重心
以能源为关键的产业转型不仅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还是新旧动能转换为重心的能源布局革新。
近年来,欧盟层面寻求气候向能源安全转向,将通过多元化能源供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投资寻求摆脱能源依赖。
“今年一季度以来,欧洲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元器件增长了一倍以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第四届雁栖湖论坛上表示,日前,美国最高法院以6:3决定限制美国环保署EPA通过《清洁空气法案》应对气候变化,极大可能冲击总统行政令签署的2030年联邦政府碳排放量削减65%和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践行。
中国经验正在迅速积累。据重庆长电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宇介绍,以电力计算来说,不管是水电技术还是光伏、风电技术,中国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依赖于民营企业和广大国企央企机制体制的融合发展推动创新,前者通过较强的技术创新乃至于基础技术创新,并通过大型央企国企等等对技术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据姚洋介绍,中国在AI领域、新能源领域、电动车领域等中国已实现领先优势。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电池领域基本有优势,宁德时代一家占世界的35%,比亚迪占了11%,前十动力电池厂家中国是六成,占到了世界56%的份额,无论是在质量方面还是在成本方面,都开始领先世界。正是由于电池技术的领先地位,比亚迪已经成为世界排行第三的汽车企业,其电动车今年上半年销量将近50万辆,增长速度仍然是最快之一。
突破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是关键
与会嘉宾认为,中国能源是高碳能源,氢能和燃料电池做在一起实际上是颠覆性的技术,从物理发电向化学发电。
据麦肯锡预测,2030年中国可能需要增加1800万吨氢气的需求,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在上述论坛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五年氢能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一个非常好的融合剂。氢能本身是能源,又是一个储能的介质,在中国煤化工产能相对过剩的条件下,制氢还能成为一种解决手段,比如对煤这种高碳能源低碳利用,实际上就是加氢的过程。
“燃料电池发电真正的分布式发电可能10—15年。”据彭苏萍介绍,实际上,能源开发容易被忽视的更多是产业链上相应环境的开发,绿氢与灰氢之辨,并非是后者不能使用,而是燃料电池没过关,如果通过材料改进电池实现达成130度,还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氢的成本,也就是中国目前亟需突破的核心技术是燃料电池,而不是制氢方面,而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发动机滞后匹配能源技术改进的问题。
而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在上述论坛指出“大能源+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布局中,纳米能源、蓝色能源作为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得见技术变革的效果。
王中林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享了他的纳米技术可以作为可持续稳定的电源,解决风能和光能的困境,提供昼夜不停、输出稳定的能源,可以并网也可以制氢,并着重展望了利用海洋资源,实现高效利用碎片化,无序度高但分布广的资源可能性。
与此同时,王中林对自身技术应用于能源技术体系链条倍感信心,却由此提出了当前前沿能源技术应用的困境。据分享,纳米技术主要被应用于传感环节,进而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感知和高效生产运行能力,但是当前能源技术发展的问题不仅在于投入产出的时效问题,即工业的发展并不能与技术发展阶段同步,还有需要政府大量投入和技术本身应用转化的成本问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