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九部委确定 23地试点!气候投融资来了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日前根据各省份推荐情况,综合考虑工作基础、实施意愿和推广示范效果等因素,确定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

  据悉,此次共有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获批,包括12个市、4个区、7个国家级新区,具体包括北京市密云区、通州区,河北省保定市,山西省太原市、长治市,内蒙古包头市,辽宁省阜新市、金普新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浙江省丽水市,安徽省滁州市,福建省三明市,山东省西海岸新区,河南省信阳市,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湖南省湘潭市,广东省南沙新区、深圳市福田区,广西柳州市,重庆市两江新区,四川省天府新区,陕西省西咸新区,甘肃省兰州市。

地方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气候投融资旨在引领更多资金投向气候变化领域,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在有意愿、基础好、代表性强的地方开展试点工作,有助于探索差异化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并在地方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去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与《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决定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其中,在碳金融领域,方案提到,指导试点地方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研究和推动碳金融产品的开发与对接。同时,鼓励试点地方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妥有序探索开展包括碳基金、碳资产质押贷款、碳保险等碳金融服务。

  目标是通过3-5年的努力,在试点地方基本形成有利于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培育一批气候友好型市场主体,探索一批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打造若干个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平台,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资源向气候投融资领域充分聚集。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表示,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特别强调专业化、国际化和差异化。简单来说,就是要聚集专业人才队伍来研究推动相关工作、高度重视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协调统一以及在不同试点地区探索差异化的投融资模式、组织形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

  气候投融资改革在深圳、重庆等地起步较早。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试点落地后,两江新区将进一步完善《重庆市气候投融资试点(两江新区)工作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同时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机构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接,为绿色低碳发展争取更多低成本资金支持。

气候投融资存在资金缺口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孙轶颋表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就要进行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诸多调整,就需要很多创新型技术和项目做支撑,同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相关方面的资金缺口巨大,巨大的资金缺口怎么解决?这就需要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公共资金,气候投融资便应运而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表示,面对较大的资金缺口,有国内、外两种融资渠道。一方面是国内渠道,与传统绿色金融业务相关的融资渠道,包括了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另一方面,来自于多边金融机构的款项赠予或符合国际气候投融资项目标准的贷款,比如说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也是重要的投融资渠道。

  丁辉认为,应立足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从多个方面加快推进和不断完善气候投融资工作。生态环境部正积极探索建立国家和地方的气候投融资项目库,选择具有技术创新性、商业可行性、气候效益显著的项目入库,建立高效的产融对接平台,通过信息公开和标杆项目示范推动和引导地方落实碳达峰行动。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委,推动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将与资本市场、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打造促进气候投融资的综合服务体系。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