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容易投的项目没有了!”创投业如何重构“赢逻辑”

  今年以来,创投机构“内卷化”愈发明显:募资难、两极分化、“容易投的项目已经没有了”……如何重构自身发展“赢逻辑”,应对挑战,成为摆在很多机构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卷”成啥样了?

  当前在创投行业的资源越来越向头部机构集中,马太效应明显,机构洗牌正在不断加速。

  首先体现在行业面临募资难,但头部机构的募资新闻不断传来。前不久,启明创投宣布完成新一轮双币合计32亿美元的募资;红杉中国也完成新一期的募资,总规模约90亿美元。与此同时,一些中小机构,特别是基金管理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很多“颗粒无收”,挣扎在“生死线”。

  联创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韩宇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当前整个行业出现了二八分化,很多小机构没有募到钱,老基金又没有如期退出,收不到管理费,生存艰难。在募资和退出困境下,会使一部分机构加速离开这个市场,也有一些机构就此‘躺平’了。”

  数据同样显示,上半年股权投资市场新募集资金数量和规模同比、环比均略有下降,新募集基金数量共2701支,同比下降7.2%,披露募集金额为7724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3%。这其中,据不完全统计,在市场排名前15%的GP募资额,占到市场募资总额的85%。

  上海一家创投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因为PE天生有避险心态,资金放在头部机构才安全,同时这些资金成为其很厚实的竞争壁垒,市场因此加速分化。

  “此外,前几年一些科技公司估值越来越高也是造成行业‘内卷’的重要原因,当下市场正在消化高估值带来的风险,比如科创板、创业板出现的上市破发密集等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少基金从成立算起,最近两年开始进入密集的清算期。真正上交考卷的时刻到了,这也给很多机构带来无形的压力。”韩宇泽说。

  尽管行业面临困境,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仍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不要被过度悲观的情绪打击信心,尽管中概股在过去一两年也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很多美元基金的募集及退出都受到影响,但美元投资人(LP)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仍在,还在持续关注中国、投资中国,并且复投率很高,欧洲、亚洲其他地区一些资金也在陆续进入中国。

  专业破万“卷”

  当下,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面临困难,如何破局?

  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表示,虽然募资困难,退出路径还需进一步拓展,但是好在市场并不缺钱,只是长线资金少,而且从宏观来看,中国有全世界最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最好的流动性市场。在行业“内卷”的背景下,投资人要只有不断伪存真,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才有出路。

  重构“赢逻辑”,关键在于专业。“要么是大而全,像深创投一样;要么是小而美,比如专门做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某个特定领域投资。只有不断深耕,走专业化道路,才能抓住机会。”陈玮说。

  记者调研发现,不仅在中国,从全球范围看,中小机构相比有品牌效应的头部机构在资金募集方面都面临较大难题。多家创投机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小机构之所以在困难中前行,根本原因还在于其投资管理能力、提升业绩上存在不足。

  一家母基金的合伙人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中小机构活在高瓴、红杉等大机构的阴影之下,要想打破“内卷”,惟有专业,必须善于发现“水面下项目”。她表示,“现在‘水面上的项目’都比较贵,小机构难以负担,在选择项目时要做到单点极致,形成局部区域的差异化优势,才能够在与人多钱多的大机构竞争中立足。”

  关于行业“内卷”,在赛道选择上,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在于硬科技投资过热、很多机构对硬科技投资项目的“围追堵截”上。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投资人要想拿到“好项目”,赢得创始人信任,还必须在纷繁复杂的科技投资中找到主线,联想之星总经理、主管合伙人王明耀用了“投新投精”来概括自身的应对之道。

  在谈到具体“打法”时,王明耀说,要做到投“新”,首先要对科技赛道有非常准确的认知,知道赛道提升的优势在哪里;投“精”则是指任何行业的创业都不容易,因为竞争对手很多,只有在细分领域做到前几名才能成功。“科技投资一定要沉下心来,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把每个门类做透,既能匹配初始的客户,同时也能花心思把科学家的思维扭转过来,匹配市场化的人。”王明耀说。

  国内投资界“内卷”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PE-VC化、VC-PE化。对此,投中研究院院长刘璟琨表示,从目前上市环境来说,企业上市门槛降低,一、二级市场间估值差距缩小,甚至倒挂,这使得投资机构需要向前延伸;从机构自身来说,持续对认定的企业进行投资,并且借助品牌向资产管理业务模式进行扩张,都要求机构扩大基金规模、扩展覆盖阶段、增加业务模式,这些都加剧了行业“内卷”。要想破“卷”,投资机构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度,持续挖掘独特的投资策略,拓展有竞争力的项目资源圈,比如专注发展特定细分领域的精品基金等,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并且能够获得良好发展。

  具体到下半年的投资方向和节奏,邝子平表示,接下来会深入挖掘在医疗健康行业中有关创新药、器械、诊断、服务等方面的布局机会,还将持续关注在科技领域智能化方面的发展前景,并不断紧跟在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里的投资风口。“不过,在市场相对低迷的情况下,投资节奏可以适度慢下来,对项目的尽调可以更从容一些,门槛可以提升一些,并且要对未来退出市场的发展变化,保持敏感。”邝子平建议。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