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野游发生悲剧 “野游网红景点”本不该红

  四川彭州突发山洪灾害共已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山洪暴发的视频和图片在互联网上流传,以触目惊心的方式,向人们警示自然灾害的无情。

  四川山洪引发的悲剧本可以避免,因为本次山洪的事发地“龙漕沟”属于地质灾害点,当地一直未将其开发成正式的景区。当天前往游玩的人群,大多是循着社交平台旅游博主们的推荐而至。在多名旅游博主的介绍中,这里是值得前往的“野生网红打卡地”,甚至在一些龙漕沟露营攻略中,还不乏如何规避当地管理禁令的内容。

  游客被好看的照片和视频吸引前往,完全无视现场“禁止入内”的警示和提醒。在一些视频中可见,即便是在事发当天,面对当地管理人员“求求大家赶快上岸”的催促、提醒,不少游客依旧充耳不闻,以至于上演了来不及躲避山洪的悲剧。难怪也有部分网友在看了劝阻视频后愤怒留言“批判”遭遇山洪灾害的游客“活该”。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存在安全隐患的“野游网红景点”并非个案。在一些短视频平台、旅行游记攻略平台上搜索“未开发景区”“野生景点推荐”“小众旅游目的地”等关键词,会发现各地都有大量旅游“网红地”。

  2019年8月,在有“中国的仙本那”之称的湖北恩施“躲避峡”中,一场山洪导致13人遇难。据了解,“躲避侠”所属的屏山在建景区至今暂未达到景区开放条件,但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躲避峡”,推荐该景点的帖子总数超过2000条,部分点赞量、转发量超过数十万,如此流量令博主们不忍错过。又比如315国道青海段的U型公路成为网红打卡地,不少游客扎堆在道路中间拍照,由此产生的安全隐患也曾引起广泛讨论。但随着美照在社交平台曝光,更多人效仿前往,令当地管理部门不堪其扰。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博主、主播希望用“野趣”、“小众”带来“大流量”,本无可厚非,但一边是偶发的灾难报道,一边是大量的美景分享,不对等的信息呈现加重了人们的安全预期。然而呢,对于明显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有可能引发负面社会影响的内容,作为发布平台是不是应该加以审核,至少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野景点”打上“不推荐前往”的安全提醒?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分享旅行美景,如何甄别“网红打卡地”,给各大平台和各地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了新课题。有媒体报道称,在这起事故发生之后,大量关于龙漕沟的种草笔记、推荐视频被下架。在笔者看来,有关龙漕沟的内容未必都要下架,但触目惊心的山洪灾害应该成为各大平台的一个警醒,对于个体博主发布上传的各类旅游“网红地”,平台有必要对美景欣赏和鼓励前往做出区分,避免游客盲目追捧涉险。毕竟,对于那些需要“拼了命才能打卡”的“野游网红景点”,为什么会被捧红,本身就值得反思。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