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河南中豫港口集团揭牌,将推动河南“变身”通江达海开放前沿 | 极刻

   大河财立方《极刻》第775期

  大河财立方《极刻》团队记者吴春波

  河南省内河航运资源整合,迎来重量级市场主体!

  8月16日,作为我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资国企布局的重要举措,河南中豫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中豫港口集团)正式组建揭牌,未来将积极提升河南内河航运能力,完善航道与港口布局,延伸通江达海水运通道,加速实现河南产业与世界经济脉搏的同频共振。

  中豫国际港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文明表示,推进全省内河航运一体化运营管理是省委省政府以前瞻三十年的战略眼光,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加快我省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的重要举措。

  赵文明指出,下一步,中豫港口集团将依托中豫国际港务集团基础优势,通过推进全省内河航运“六统一”管理,抢滩“新蓝海”,全方位服务于临港经济发展。

  随着河南中豫港口集团揭牌,全省内河航运建设发展将进入有序管理、科学规划、规范经营、广泛带动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注册资金100亿元,

将加速推进全省港口航道资源统筹整合

  揭牌仪式现场,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晓寰宣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南中豫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的批复》文件。

  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金雷与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徐强,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涛共同为港口集团揭牌。

  李涛表示,中豫港口集团的成立,将为我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发挥有力地推动作用。中豫国际港务集团要发挥好主体作用,全力帮助中豫港口集团尽快打开局面,做强做优。

  河南中豫港口集团由中豫国际港务集团与周口、信阳、漯河、平顶山四市共同出资成立,主要负责河南省四级及以上航道、港口、岸线和临港产业等领域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是具有社会公益性和政府功能性的国有企业。

  河南中豫港口集团主营业务分为航道、港口的投资建设及其管理运营两大板块,涵盖资源统筹、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协调发展四大功能,实现我省四级及以上航道和港口管理运营“六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对外)。

  据介绍,组建河南中豫港口集团,是加快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进我省内河航运事业发展,加快我省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转变的重要举措。对我省对接长三角、深度融入国家“四横四纵两网”水运发展新格局,推动河南从内陆省份变成通江达海的开放前沿,带动河南产业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意义重大。

  今年3月13日,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挂牌成立,旨在打造全省陆港业务高效集疏“一张网”和河港业务投建管运贸“一条链”,承担着全省国际陆港和中欧班列,以及全省内河航运资源整合的重要使命。中豫国际港务集团作为河南省陆港、河港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致力于集聚全省港务资源,加快形成物流通道、商贸枢纽融合发展新格局。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南中豫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的批复》中提到,中豫港口集团已于今年7月22日在郑州完成注册登记,注册资本为100亿元。其中,中豫国际港务集团出资65亿元,股权占比65%,其余四个省辖市合计持股35%。周口、信阳、漯河、平顶山四个省辖市政府平台公司分别出资10亿元、10亿元、7.5亿元、7.5亿元,分别持有股权10%、10%、7.5%、7.5%。其它意向合作省辖市可通过增资购股方式参与。后期还将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参股,也可以控股。

  据介绍,河南中豫港口集团成立后将加速推进全省港口、航道等资源统筹整合,加快提升地市港口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打造港口产业集群,推进临港经济及港产城融合发展,大力提升我省多式联运发展水平,补长河南水运短板,建成“安全畅通、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打造更具竞争优势的内陆开放高地。

“两河两港”提升工程已开建,

助力周口、信阳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

  河南历史水运历史悠久,隋唐大运河河南段、北宋中原水网都曾名噪一时。20世纪60年代,河南通江达海河流仍有27条,通航里程达到6100多公里,水运量一度占社会总运量的48%。水运运价低、运能大、污染少、投资省,尤其适合大宗货物长途运输。

  后因重点发展农业、治理水患等原因,不少航道因兴修水利或维护缺失而隔断,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也大幅下滑。

  2009年和2010年,沙颍河周口段和淮河淮滨段先后复航,并具备常年通航500吨级单船、万吨船舶拖队的能力,初步恢复通江达海能力,相关运量持续提升,经济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以周口港为例,2009年,该港口吞吐量仅为50万吨,而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就增至771万吨,航线数量持续增加。

  在此基础上,相关港口升级势在必行。2017年和今年1月,周口中心港和淮滨中心港一期顺利投入运营。其中周口中心港2021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26496标箱。

  “沙颍河和淮河流域跨越多个城市,组建省级运营主体更有利于推进全省港口、航道等资源统筹开发和高效利用。”接近河南中豫港口集团的人士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在航道提升、跨省沟通、积极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和实现与融入全球经济方面,省级运营平台拥有更多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6月23日、24日,赵文明带队赴周口港口现场调研,并与周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商谈,双方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内河航运发展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内河航运项目建设及港口航道移交相关工作达成共识。

  同时,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总经理金雷带队深入信阳市项目开工现场,实地指导项目开工工作,就内河航运项目集中开工及下一步港口航道资产移交工作与信阳市领导及相关县区进行了座谈。

  6月25日,全省“两河两港”内河航运项目开工动员会在信阳市息县、周口市沈丘县同时举行。据悉,本次集中开工的“两河两港”内河航运项目共有6个、总投资102.3亿元,其中航道项目3个,总里程205公里,按三级以上航道标准建设;港口项目3个,吞吐量440万吨,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两河两港”服务水平,助力周口、信阳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

计划2050年航道通航3670公里,

全面建成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上述“两河两港”内河航运项目集中开工之前,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计划到2025年,规划航道通航里程达到2000公里以上,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达到200公里以上;周口港、信阳港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港口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以上(含集装箱30万标箱),初步形成安全畅通、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到2035年,上述三个指标将分别达到3200公里以上、1000公里以上、3亿吨(含集装箱150万标准箱);2050年,规划航道通航里程达到3670公里,港口吞吐量达到4亿吨(含集装箱300万标箱以上),全面建成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在航道方面,根据航道功能、技术标准和对城市及产业的带动作用,河南计划将航道划分为骨干航道、支线航道和其他航道,形成“一纵三横九支+其他航道”总体布局,规划航道总里程3670公里。其中,“一纵三横九支”航道1916公里,其他航道1754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1009公里,四级及以下航道2661公里(含旅游航道793公里)。

  在港口方面,将打造布局合理、保障有力、量能匹配的港口体系,围绕港口货运功能形成“2+8”分层次港口布局;依托黄河、大运河河南段适宜河段和库湖区航道,规划建设客运码头。

  其中“2”为两个主要港口,分别为周口港和新洋港,高质量提升周口港,将形成“一港十区一核心”布局;承接钢铁等产业转移,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申建口岸、综保区等开放平台,服务临港产业集聚发展和新兴临港经济城市建设。高标准打造信阳港方面,将形成“一港九区一核心”布局;构建“铁公机水”多式联运发展新格局,积极拓展现代物流、综合保税、高端制造等港口服务功能,支撑大别山革命老区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其中“8”,则为规划郑州、洛阳、南阳、商丘、平顶山、许昌、漯河、驻马店港8个港口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服务本地原材料和产成品水路运输,形成水陆物资转运枢纽,支撑支柱产业发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荣增表示,随着《规划》的加快落地和内河航运体系的逐步完善,河南省通江达海能力将获得持续提升,支撑河南扩大对外开放。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