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中国平安:与特区同频共振 书写不平凡成长史



  截至2021年底,100万员工,全球金融保险品牌第一,年收入超过1万亿元,净资产1万亿元,总资产超过10万亿元,归母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税收超过1000亿元,市值1万亿元,援建了1000多所乡村学校,援建了1000多所乡村诊所,这就是中国平安。

  在前阵子网上“刷屏”的视频中,仅用一连串数字,便讲述了中国平安的种种不凡之处。

  自1979年7月那声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之后,便正式奏响了深圳经济特区崛起的乐章,也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中国平安。34年间,中国平安与特区同频共振,一步步成长为当今我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再到全球上市保险公司市值第一,在中国金融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敢为天下先”,是深圳特区篆刻在中国平安骨子里的基因。凭借着一次次“摸着石头过河”,趟出了一条全新的“平安之道”。

  1

  品牌焕新,回归“专业”与“价值”

  中国平安品牌焕新了。

  这是近日发生在中国平安身上一件看似不大的事情。在新版本的品牌标识中,其主体中文和拼音“PINGAN”均保持原版设计,唯有一个小小的变化,便是从原有的“金融·科技”标语,升级为“专业·价值”。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平安的第五次品牌“变脸”。

  1992年,平安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公司标识颜色由蓝色调整为绿、红两色,绿色意喻保险事业的人文关怀,红色象征平安的热情服务;2002年,平安第二次升级品牌标识,标识主体文字由“平安保险公司”更新为“中国平安”,同时首度在品牌标识中推出标语“专业·价值”“专业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从此深植平安的品牌文化之中;随着综合金融布局的进一步完善,2008年,平安更新品牌标识的标语为“保险·银行·投资”;2018年,中国平安配合公司战略,将标语升级为“金融·科技”。

  如今,时隔20年后,中国平安又选择回归到了“专业创造价值”这一核心文化理念上。而这件看似不大的事,对于平安而言,恰恰十分重要。事实上,每一次品牌“变脸”背后,都是中国平安对于自身业务发展的探索以及深层次的思考。34年间,五次品牌“变脸”也一路印证了公司从单一的保险业务向“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驱动的战略升级历程。

  “专业”意味着通过专业的金融顾问、专业的家庭医生和专业的养老管家,致力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简单便捷的消费体验。

  “价值”则是基于对中国市场及消费者的深刻洞察,对客户坚持“服务至上、诚信保障”,对员工提供“生涯规划、安居乐业”,为股东创造“稳定回报、资产增值”,对社会履行“感恩回馈、建设国家”,从而持续为客户、为股东、为员工、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

  因为坚守“专业”及“价值”,所以我们能看到平安寿险敢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平安车险能缔造出一个个“510”服务承诺的神话、平安银行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在市场一片质疑声中跃为“零售新王”,也能看到陆金所控股连续四个季度超八成新增借款流向小微企业、助力实体经济,平安牵头设立“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参与铁路发展基金、赣铁集团、湖南铁投、贵州铁投等重大铁路工程项目,为国计民生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金融力量,始终将自身发展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紧密结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2

  科技为基,反哺为民

  支撑中国平安多年以来创下无数个“第一”及“神话”的,除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外,就是其不得不提到的科技能力,以及中国平安多年以来不变的初心。

  平安第四个十年战略中提到,全面数字化战略及经营是其至关重要的工程之一。截至2021年3月末,中国平安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1100项,累计达32512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比近96%、PCT及境外专利申请数达7929项。

  作为中国平安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科技在整个平安里可谓“无所不在”。譬如,同样刚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平安银行,也从最初的“AI银行”单一模式探索到“五位一体”,即以开放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综合化银行相互衔接并有机融合的新模式。该模式不仅是平安银行此前转型多年来科技实力的集大成所在,而且颠覆了传统银行客户分层体系,彻底打破“内外墙”,趟出了一条“客户体验最好、经营成本最低、科技感最强”的新路子。

  强大的科技能力,不仅赋予中国平安源源不断的发展“活水”,还助力平安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助力数字社会惠民的建设。譬如,平安智慧城市业务便是围绕“优政、兴业、惠民”,提供全方位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截至2021年12月末,平安智慧城市业务累计服务165个城市、174万家企业、1.4亿市民。

  截至2021年3月末,智慧市民服务一体化平台累计注册用户量超3500万,累计访问量超26亿次;平安职业教育平台累计服务个人用户数超5500万,累计参训学习人次超12.2亿次。尤其是平安智慧城打造的“i深圳”汇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资源,实现全市95%个人政务服务事项和70%法人政务事项掌上办理。目前提供政务和生活服务8200余项,累计下载量超2000万,累计注册用户数超1400万,为市民提供超17亿次指尖服务。

  3

  书写不平凡成长史,共筑“中国梦”

  上述种种,都只是34年来,中国平安的成长史里无数个“小切面”。但也正是这些“小切面”,一点一滴地共同书写了中国平安无与伦比的“成长史”:

  34年来,中国平安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主动为客户寻找理赔的理由,发挥保险“社会稳定器”职责。仅2021年,中国平安的产险、寿险、养老险、健康险共累计赔付2369亿元,平均每天赔付6.5亿元,每天处理26.5万件赔案。

  2021年全年,中国平安累计服务客户10.1亿次,先后上线智能语音客服机器人、智能文本客服机器人、智能知识库等科技利器,以科技赋能,一站式解决万千用户与小微企业的多元服务需求。

  此外,中国平安还累计投入超过5.9万亿元,全面投入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累计提供扶贫和产业振兴帮扶基金418.5亿元……

  近年来,中国平安实现了收入、利润、纳税等指标年均逾20%的复合增长,服务超2亿金融客户、6亿互联网用户,位列全球保险集团市值、品牌价值和资产规模榜首。

  在最新揭晓的2022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上榜,中国平安以2021年度199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球榜单第25位,全球金融企业排名第4位。在中国内地入围企业中排名第7位,蝉联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首位。

  在走过了:第一个十年,搭建起体制机制平台,探索现代保险道路;第二个十年,专注于保险经营发展,探索综合金融模式;第三个十年,强化综合金融实践,开始探索“金融+科技”的中国平安,如今正迈入第四个十年,在这一阶段,中国平安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构建“综合金融+HMO管理式医疗”服务体系。无疑,医疗板块有望成为平安下一步的业务增长极。

  不断自我革新又永葆初心。中国平安,才是共筑“中国梦”最好故事。

  百年老店,基业长青不是梦。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