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信达澳亚李淑彦:周期捕手的势、道、术

  一个周期型基金经理从研究到投资的成长路径最佳为几年?信达澳亚李淑彦给出了他的答案:十年。

  对市场而言,李淑彦是新面孔,管理公募时间不长,但看成绩,却让人眼前一亮。2020年12月30日李淑彦开始管理信澳周期动力,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信澳周期动力A自其管理以来实现72.5%业绩增长,超额收益67.16%,近一年业绩46.29%,业绩排名同类第一(1/984)。

  “信达澳亚的理念是一个研究员至少应该经历两次熊市才更适合做投资,见过宏观大势的起起落落,做投资的心态也会更平稳。”李淑彦的成长路径里就包含了公司的投资理念和对人才培养的态度。

  近年来,信达澳亚基金在权益领域积累了一批擅于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冯明远、李淑彦、曾国富,每一条赛道也都培养出了一两位颇具特色的选手:专注价值的是星涛、消费的邹运、医药的杨珂、新能源的李博、科技的朱然和齐兴方、消费的刘维华……

  也是因此,信达澳亚成为业内少有的以主动管理能力带动管理规模迅速提升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信达澳亚基金非货管理规模为729.71亿元,较2020年初116.3亿元,增幅高达527.43%。此外,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信达澳亚在2021年规模1000亿以下公募基金公司收益排名中位列第一。

  十年磨一剑,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助理、研究带头人,再到管理公募基金,担任信达澳亚基金副总经理,李淑彦坦言,最大的变化是心态上。“做研究员考核的是模拟组合,心里压力会小一些,管理产品后,直面客户,需要责任感,对风险考量更多。”

  周期“捕手”的基本素养:以势取胜

  “势者,积势之变也,善战者能任势以取胜,不劳力也。”《孙子兵法》对“势”的定义尤为适用于周期投资。

  体现在投资上,即预见趋势,提前布局,从而力求能在震荡中把握投资机会。长期专注周期研究李淑彦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方法。趋势所在,需通过自上而下宏观和行业分析两大维度挑选处于周期正向反转的行业重点配置。

  “周期股的特点是股价由产业链供需决定,一个周期产业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沉寂状态,企业库存压得很低,突然由于某个契机需求开始爆发,整个产业链需要补库存,提高产能,导致行业量价齐升,这段时间是投资的甜蜜期,盈利弹性增大。”李淑彦表示,对于制造业而言,多数企业没有很高的品牌壁垒,行业扩张产能很容易,所以不会保持较长时间高增长,当供给端增多,需求没有相应的增长时,整个产业链价格就会下跌,陷入量价双杀的局面。

  周期对应的是宏观经济走势,怎么去发现周期的趋势所在,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周期捕手的前提。李淑彦把周期分为四类:逆周期、独立周期、周期成长和顺周期。

  具体来看,顺周期,是顺应经济增长,比如2021年以来钢铁煤炭、电解铝等走出的这一波行情;逆周期,顾名思义,是经济较差时,其表现反而较好的行业,比如地产、火电等;独立周期,和宏观经济表现关系不大,受自身行业供给影响,比如养殖、军工;周期成长,以国内先进制造业发展带来的半导体,新能源、光伏带动的整个产业链企业最为典型。

  周期一旦启动,时间一般都不会太短,半年、一年甚至更久。爆发力巨大,能够抓住周期行情的投资者往往能在短期内大幅获利。但每个行业的行情何时启动?何时消退?程度如何?如何做好提前布局?似乎又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李淑彦认为,这考验的是基金经理的前瞻性,能否跟随经济发展规律,分析宏观经济的总量需求、行业格局、供给端情况,而后做出准确的判断。

  李淑彦关注行业的临界点,他说,做投资本身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左侧和右侧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做完决策之后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跟踪,判断性价比,对持仓标的合理估值做出判断,决定买入数量,并通过动态卖出基本面恶化和估值过高个股进行持仓风险控制。

  选股之道:基于QGV框架的投资选择

  正因为周期红利不是常态,把握住大势之后的选股才更为重要。李淑彦的策略依托于信达澳亚QGV框架自下而上挑选公司。

  ·Q指的Quality,就是研究商业模式的好坏。

  ·G指的Growth,就是公司的竞争力、技术实力、管理水平等景气度情况。

  ·V指的Valuation,就是估值。估值与历史比较、跨行业比较、跨市场比较。

  李淑彦的投资思路简单明了,自上而下寻找周期大类行业中景气度较好的子行业,然后结合估值去做投资。

  知行合一需要落实在投资的结果上。执掌公募基金两年以来,李淑彦一步步验证了自己的投资逻辑。

  从动态调仓来看,面对持续至2020年末的白马股行情,李淑彦选择在组合中配置周期龙头;到2021年,顺应周期变化,他布局磷化工、煤化工,成功抓到磷化工十年一遇的行情,2021年基础化工板块年涨幅为37.2%(东亚前海证券);同年三季度,基于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判断,李淑彦把顺周期行业换成逆周期、独立周期以及周期成长领域,买入地产、火电、培育钻石、军工等;今年上半年,市场受疫情反弹、俄乌战争和美联储加息等事件的影响,急剧下跌,他又在一季度降低了周期成长的配置,增加了金融地产、建筑等稳增长相关板块的配置;进入二季度,跟踪到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的需求以及对后市的乐观,配置再次切换到周期成长上来。

  轮动加快,对于一个敏锐的周期“捕手”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李淑彦表示,挖掘投资机会没有捷径,而是得益于积累、勤奋和团队。看周期需要有较长的积累才能形成对宏观的敏感,指导行业判断;其次是勤奋,和产业走得近,去公司调研、专家交流、同业交流必不可少;第三则是需要团队的支持,近年来,信达澳亚搭建了比较完善的研究支持团队,覆盖行业较广,可以为基金经理提供更加宽阔的视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信达澳亚此前投入了较大的资源进行投研的IT建设,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覆盖投研人力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让投研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

  善弈者通盘无妙手。李淑彦的投资理念正是信达澳亚所倡导的:少即是多,慢即是快;敢为人后,后中争先。

  持之以恒的结果是,整个公司的中长期业绩十分突出。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达澳亚权益投资业绩近三年、近五年绝对收益分别达到181.19%、221.66%,在全市场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三、第一。

  回撤控制之术:有所取舍

  A股作为新兴市场,相对于成熟市场,天然的波动会更大一些,与此同时,正因为是新兴市场,以制造业为主的质地下,新技术迭代更快,市场上的机会也如雨后春笋。

  “我专注在周期制造领域,但是不论是传统周期型企业还是先进制造业,它们的共性是:经营杠杆比较高或者财务杠杆比较高,带来盈利波动天然较大,继而股价波动较大,落实到组合的运作上需要更加稳健、保守,对估值有更多的考虑,以平缓组合的净值波动。”李淑彦表示。

  以信澳周期动力为例,一季报时,重仓股占比为48.68%,而二季度这一比例下降至27.13%,在市场的剧烈波动中,更分散的组合,对于回撤的控制更加有利。李淑彦管理的信澳周期动力A的回撤表现也明显优于业绩基准,WIND数据显示,自其2020年底管理以来,该基金最大回撤-24.84%,同期中证800指数最大回撤为-31.85%。

  “周期投资相对于主题投资,标的更分散,覆盖行业较广,天然具有控制回撤的优势;其次,偏保守的投资风格也会让我注重阶段性回撤。以投资顺周期的磷化工为例,其实是减仓稍早了些,去年8-9月,对磷化工的投资达到预期目标后就开始分批减仓,但从实际走势来看,磷化工在当年11月还有一波不错的涨幅。”李淑彦说,周期投资可能不是一个信仰主义者,面对行业轮动和结构性行情,踏对节奏非常重要。

  8月16日,由李淑彦拟任基金经理的信澳匠心严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即将发行。基于对中国经济下半年以及未来的乐观看法,这只产品也将成为李淑彦的又一力作。李淑彦认为,从经济结构上看,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石,这些年,国内制造业在内外部竞争和压力之下形成了较强的能力,出口韧性超预期。同时,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在淡化,加之下半年整体货币政策维持偏宽松状态,预测未来市场会有一个向上修正的过程。

  “经济进入疫后复苏时代,修复和稳增长是两条并行的主线,未来我们也将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可选消费、金融等板块中的投资机会。”李淑彦表示。

(文章来源:财联社)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