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上海内环以内 投资额118亿“稀缺地块” 创下从拿地到方案公示最快纪录!

  “一个地块从拿地到规划方案公示,通常需要2个月时间,这次杨浦合各部门之力,仅用了23天,创下最快纪录!”说起113街坊,杨浦规划资源局建管科的杨扬仍难掩激动,这对他的团队和杨浦区内的投资企业而言都是一次信心提振。

  日前,杨浦区大桥街道113街坊商品住宅地块正式启动规划设计方案公示。这片位于杨浦滨江腹地的地块,未来将规划建设成一片高品质住宅区,引入现代化配套设施、便民生活服务点和公共广场,实现旧城区更新。

  在老居民区内建一栋高层建筑

  杨浦区大桥街道113街坊商品住宅地块位于上海内环以内,长阳路以北,昆明路以南,占地面积2.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是中心城区稀缺的纯住宅地块。

  过去这里曾是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和旧区地块,周边商业配套成熟,距离轨交12号线只有300多米。未来这里除了建成商品住宅以外,还将引入配套服务设施、居委会和便民生活服务点等,打造成杨浦区的“住宅新标杆”。

  今年7月27日,113街坊商品住宅地块在上海二批次集中供地中,由上海保利建锦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联合竞得。“企业当天上午11点拿到地,我们中午就主动联系了土地竞得人保利发展公司,第一时间提供地块周边现状与在建项目的图纸资料。”杨扬回忆。

  商品住宅为43米到45米的高层建筑。“在一个成熟的老居民区里造高层建筑,不同于在空旷土地上建设,周边居民对高层建筑带来的日照影响非常敏感,这对开发商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既满足高层建筑自身的日照要求,同时不能对周边地块日照带来影响?杨浦区规资局提前安排日照公司介入规划设计,与开发商一起站在整个片区的角度来描画商品住宅区的蓝图。

  以人为本设计半开发广场

  在上海二批次集中供地清单里,杨浦区113、115街坊商品住宅地块同步启动了规划设计方案公示。“两个地块总投资额达118亿,无论在品质和规划定位上都比较超前。”杨扬举了一个例子。

  沿着眉州路沿线分布着许多出入口,周边的老小区、既有住宅、大桥卫生中心的出入口交织在一起,这给新建商品住宅的出入口位置选取出了难题。

  “出入口设置除了要符合市政道路疏散要求、优化地区交通以外,我们还对入口处的公共开放空间尺度进行了研究。”按照原有方案,小区是封闭式的,这对周边的城市界面不利,规资局经过与开发商商议后,计划做成开放式空间,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高层建筑对眉州路市政道路的压迫感。

  在规划方案中,小区入口处将设计一个半开放的公共广场,让周边小区居民到生活服务点办事和活动时能有一个休憩的空间,同时缓冲人流。广场入口处还将设了非机动车停车位,专门供外卖员、快递员临时停放。

  “公共广场充分考虑了人流动线,让住在这里的居民以及到生活服务点办事的人可以一边行走,一边看到景观,移步易景,提升行走和活动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从审批者到“合伙人”

  8月19日,113街坊地块项目启动规划设计方案公示。“一般情况下,如果由开发商自主完成规划方案,政府部门介入审批,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再退回修改,至少需要2个月时间,方案才能达到公示要求。”

  此次项目让杨扬最难忘的是各职能部门的“主动出击”。在方案的概念设计和深化设计阶段,杨浦区规资局成立工作专班,与土地竞得人联手定制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计划,明确审批流程、报审材料清单和申报要点。工作专班主动对接设计单位,明确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原则等设计要求,并敦促其及时提交阶段性设计成果,做好设计深化的纠偏和校正。

  “一旦有问题,我们当场提出指导意见,而非‘守株待兔’地等方案成型以后才修改。”工作专班实时“盯进度”,了解规划方案的阶段性成果。“前后一个星期,我们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2点,凌晨还在跟开发单位讨论方案,召开视频会议。”与此同时,杨浦多个职能部门同步介入,对消防规范、屋顶绿化等各方面提出指导建议。

  “最快纪录”的意义更在于身份转换。“我们的角色改变了,不仅是审批者,更是‘合伙人’。政府部门和开发商上站在一起,共同为区域的发展群策群力。”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