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坚定信心 以稳中求进的原则应对化解风险

  当前,逆全球化现象、全球疫情、地缘政治以及欧美通胀轮番冲击全球经济,如此多的因素干扰让人们的预期灰暗,我国也出现一些预期转弱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更客观地理解当前局势,可能会更有信心。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阶段性特征。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断积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开始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转向高质量发展。因此,增速放缓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通过转换发展路径,强调效率、质量、创新以获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在经济放缓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入改革。

  在这个阶段,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通过改革化解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激活更大发展潜力,促进高质量增长。改革有困难,但不改革会更困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此,推动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改革,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树立以规则为基础的公平竞争制度,实现体制机制的法治化、市场化与国际化目标。改革自始至终围绕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核心,目的是通过制度红利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但是,规则和机制的体系升级,也给企业带来适应性的压力。

  改革是在动态平衡中进行,坚持稳中求进原则。一方面,增速换挡让此前积累的风险逐渐水落石出,需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稳定宏观杠杆率,化解地方债务与地产依赖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科技创新;与此同时,宏观调控方式也要进行改变,从过去频繁逆周期调控转向跨周期调控,实现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之间的长期均衡,减少经济顺周期风险累积。调控方式转变会淡化原有松紧循环的确定性周期,由于整个经济体系中的管理体制与市场行为都已经形成一定惯性依赖,当调控方式确定性减弱后容易迷茫,因为预期缺锚,导致部分市场主体与个人选择保守。

  在这个阶段,世界又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发展迅速,全球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现象升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作为新发展力量面临一些领域内的“脱钩断链”风险,因此,必须统筹安全与发展,这是对外部风险的被动反应,采取确保发展安全的措施。中国实施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签署了RCEP,完成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正在申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成为维护全球自由贸易的旗手。

  应当说,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确定性的转型时代,会遭遇一些不确定性的风险。但是,政府早就制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政策框架来实现发展、改革、稳定与安全等多重目标,通过稳中求进的原则谨慎地应对风险,而且在金融、粮食、能源、供应链等方面都有充足的防风险能力,以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尤其是历练出各种应对风险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坚定信心。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尤其是每个人以及每个企业都要为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的适应性调整,提升人力资本与心理资本,在一个日益规则化的市场体系内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以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以个人能力确定性的增长应对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