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视频平台 要读懂用户期待

  ■子长

  《中国消费者报》日前开展的一项长视频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显示:近8000名受访者中,70%以上用户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在提前告知用户规则的前提下,59.14%的用户希望平台能够分层级付费,消费需求呈现细分趋势;有近60%的用户表示愿意为直播、番外、彩蛋等自己喜爱的IP衍生内容付费;七成以上用户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愿意接受“付费直播大结局”。

  超一半用户表达对不同形式内容的付费意愿,恐怕这是平台最乐见的结果了。自互联网诞生以来,人们一度对免费获取海量内容充满了期待。加之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版权保护法律的缺失,更强化了许多人这种免费获取的习惯,甚至助长了各种盗版内容的流传。值得区分的是,通过网络获取的内容并非都是天然免费的,比如图书、影视作品等电子化后,只不过是改变了呈现方式,其内容原创的价值始终存在,这跟人们通过互联网检索获取信息等截然不同。用户愿意对视频平台的原创内容付费,说明逐渐意识到了这些内容的独特价值,是尊重创作者切实付出劳动的体现,也有利于形成正向激励的良性循环。

  透过调查不难发现,用户对原创优质内容的价值认可,并不意味着对平台收费模式、方式的完全认可。不管是“分层级付费”,还是此前备受争议的通过付费提前观看大结局,许多用户表示“接受”的前提,是明确规则,是“未伤害自己的会员权益”。这其实传递了两个方面期许:一是希望平台在确立会员资格等涉及付费规则方面,要坚持公开透明,给予用户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二是要尽量体现平等原则,不能让用户感觉实际的权益与纸面的权益有差距,或者说搞“一切解释权归平台”的霸王条款。这其实也是在提醒平台,无论在付费模式上怎么“创新”,都必须切实尊重用户权益,少一些套路花样。

  进一步,平台要真正吸引用户,靠的是优质内容。调查显示,最受用户欢迎的会员购买周期是1—3个月。主要原因是用户为了看某部剧或综艺节目,说明部分平台整体的内容品质距离用户期待还有明显差距,或许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部分平台近年来为何开始青睐单点付费模式。其实无论哪种模式,平台都应该深刻认识符合用户期待的重要性,因为一旦用户形成某种会员资格值不值、内容评分靠不靠谱的印象,就很可能直接影响后续付费意愿。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