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理财公司持续扩容 北银理财获准筹建

  8月25日,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关于筹建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根据该批复,北京银行获准筹建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银理财”)。

  今年以来,已有5家理财公司获批开业。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0家理财公司。

  面对投资者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理财公司竞争加剧。根据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公司平均资产管理规模(AUM)约7656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为16.26亿元。

  理财公司竞争愈加激烈

  2021年9月底,北京银行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指出,该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北京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议案》,同意投资不超过50亿元设立理财子公司。

  时隔11个月,北京银行理财子公司筹建批复“落地”。 北京银行2021年度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规模3555.64亿元,较年初增加274.6亿元,实现全部净值化。北京银行方面披露,该行预期收益型产品已压降完毕全部清零,较年初减少586.95亿元。该行全年实现非保本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26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北银理财是2022年以来首家获批筹建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也是第8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

  2022年以来理财公司持续“扩容”,已有民生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施罗德交银理财有限公司、高盛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上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恒丰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理财公司获准开业。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已有29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7家已获批开业。

  理财公司数量增加的同时,理财产品发现梳理也在增加,竞争日趋激烈。《报告》指出,2022年上半年,共有253家银行机构和25家理财公司发行理财产品,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19.14万亿元,同比增长91.21%,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65.66%。

  为推动理财公司依法合规经营和持续稳健运行,8月25日,中国银保监会对外发布《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理财公司建立全面、制衡、匹配和审慎的内控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

  《办法》要求理财公司对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制定全面、系统、规范的内控制度体系,并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要求理财公司建立产品存续期管理制度,持续跟踪每只产品风险监测指标变化情况,开展压力测试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提升理财业务风控能力仍是重要任务

  《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新发行1.52万只,累计募集资金47.92万亿元(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在2022年开放周期内的累计申购金额,下同)。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3.56万只,存续余额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上半年投资者数量同比增长49%。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为9061.68万人,占比99.08%;机构投资者数量为83.72万个,占比0.92%。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研报称,经历过理财规模收缩的资管新规过渡期和适应期,以及产品数量快速扩张的新发期,银行业理财市场日趋成熟稳健,上半年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下半年银行业理财市场规模将有很大可能突破30万亿元,全年增速有望保持在5%以上。

  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晔林告诉记者,下一步,银行理财市场从业机构将延续上半年资产配置和新发产品风格,多数机构继续着力打造“固收+”产品体系,在此基础上打造特色资管体系,新发主题产品和创新产品。此外,提升理财业务的风控能力仍是重要任务。

  在北京银行2021年业绩报中,该行方面提到,未来北京银行将围绕提升财富管理能力,积极加快理财子公司申设,强化投研赋能,丰富投资策略;构建多谱系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客群的多元化财富保值增值需求,同时不断增强对“碳中和”“REITs”“共同富裕”“养老”等重点领域的支持;根据市场变化,实施调整并丰富量化、CTA、指数增强、FOF等产品策略,为客户提供适合的策略选择;加快投顾队伍、策略团队建设,以专业化实现 KYP、以大数据实现KYC,提升客户全生命周期财富管理服务能力,创新养老金融产品,打造养老金融生态。加大普惠财富金融服务,结合低起点的公募基金、理财等品种,依托数字技术赋能财富管理服务向长尾客群渗透。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