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深市上市公司期中考:主板资产质量稳步提升 创业板创新赋能快速发展

  2022年上半年,面对宏观经济“三重压力”、新冠疫情反复、国际冲突加剧等因素冲击,深市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勇挑经济发展大梁。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2675家深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报告。

  其中,作为市场化蓝筹聚集地和细分行业冠军摇篮,1,496家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74万亿元,同比增长6.14%。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以制造业为代表实体企业表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新蓝筹增长动能强劲,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三大领域动力充足,板块资产质量稳步提升。

  创业板公司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持续加大研发强度,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5,166.69亿元,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2.86亿元,同比增长19.10%。创业板公司出口依然保持韧性,龙头公司业绩表现亮眼,注册制新公司增长动力强劲。

  深市主板方面,1,175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接近八成,672家公司盈利增长,383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30%。从季度情况看,深市主板公司二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4.10万亿元,环比增长12.32%,实现净利润合计2,593.13亿元,环比增长12.83%,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凸显了上市公司的“基本盘”作用。

  从行业情况看,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亮点纷呈。以先进制造业企业为例,囊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设备等产业的376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2.31万亿元,实现净利润合计2,061.74亿元亿元,同比增长20.04%。这类企业牢牢抓住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牛鼻子”,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1186.08亿元,同比增加15.85%,在光伏设备、集成电路、5G通信等多个全球先进制造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不断引领产业升级。

  数据背后,2022年上半年深市主板公司通过多种工具拓展直接融资渠道,60家公司合计融资857亿元。主板公司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不断支持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助推业绩快速增长。同时,深市主板完成15单重大资产重组,涉及金额804.46亿元。医药生物、公用事业、电力设备等行业上市公司重组占比近5成,重组较为活跃。通过基于原产业整合延伸的横向并购,深市主板公司一步提升行业地位,增强盈利能力。

  创业板方面,超八成公司实现盈利,近五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尤其是第二季度业绩呈现明显的企稳回升态势,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18%,环比增长45.31%。以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为代表的市值排名前100的龙头公司上半年平均实现营业收入66.94亿元,同比增长39.19%,平均实现净利润7.04亿元,同比增长19.61%,展现出极强的成长性。

  尽管面临局部疫情反复、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变动等多重挑战,创业板公司依然以“创新为锚”,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创业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732.76亿元,同比增长24.07%。其中,宁德时代、迈瑞医疗、蓝思科技、欣旺达、深信服、汇川技术6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以来,板块上市条件市场准入体系更加多元包容性的提升及再融资制度不断优化。2022年上半年,创业板首发募集资金871.69亿元,同比增长65.32%。改革红利推动下,注册制新公司“长势喜人”。截至2022年8月31日,已有360家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登陆创业板。360家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1.03亿元,同比增长12.97%,339家公司实现盈利、162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占比94.17%、45%,其中,华大九天、铭利达等48家公司净利润增幅大于50%。

  得益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创业板公司出口业务持续稳健增长。2022年上半年年创业板公司合计实现海外业务收入2398.52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分别实现海外业务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26.30%。2022年上半年,创业板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建筑装饰、轻工制造、社会服务等行业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幅均超50%;机械设备、国防军工、通信、汽车等行业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幅也均在20%以上。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