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锚定高质量发展 交通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440亿 向建设世界一流银行砥砺前行



  8月26日,交通银行发布半年度经营业绩。克服严峻复杂经营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交通银行交出了一份稳健经营的“期中答卷”。

  《华夏时报》了解到,交通银行上半年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经营业绩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达12.5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4%。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440.40亿元,同比增长4.81%。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最新排名,交行首次跻身前十。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基础尚不稳固,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潜力和基本面没有改变,宏观政策在扩大需求上的积极作为,为银行业带来相对宽松的经营环境。交行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持续加快自身业务结构转型和特色打造,不断提升精准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更周全的‘稳’、更高质量的‘进’,持续助力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为建设世界一流银行砥砺前行。”交通银行管理层表示。

  高质量发展更聚焦价值创造

  根据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交通银行全集团实现净经营收入1435.68亿元,同比增长7.10%。其中利息净收入850.93亿元,同比增长8.42%。成本收入比28.31%,净利息收益率1.53%,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0.73%,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45%。

  在业务规模方面,报告期末集团客户贷款余额7.0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4%;客户存款余额7.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96%;零售AUM余额4.4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0%;与此同时,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率1.46%,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1.26%,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占不良贷款余额比例56%;拨备覆盖率173.10%,较上年末上升6.60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交通银行上半年也克服了严峻复杂经营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积极应对外部形势变化,高效对接有效信贷需求,金融供给总量同比多增、结构优化、合理让利。尤其是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9.21%、15.80%。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不良率0.94%,较上年末下降0.22个百分点。

  而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交通银行实现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方向和政策导向,全面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报告期末,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9.92%,贷款占比达到53.05%;同时聚焦重点行业,加快信贷结构转型,加快金融供给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和动能转换,加大对国家战略重点领域的金融供给。与上年末相比,报告期末境内行制造业贷款增长20.4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8.70%;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71.85%;绿色贷款增长20.42%,其中清洁能源贷款增幅达29.76%。

  争做数字金融、场景金融“排头兵”

  当前银行业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信贷资源的争夺转向科技、场景、数字以及全球化的全方位竞争,而交通银行在数字金融和场景金融方面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排头兵”。

  上半年疫情的发展更加推动了银行在数字化方面的转型,交通银行也实现了率先以数字化思维重塑流程、优化机制、创新制度,建立健全以数据驱动的业务经营模式。加快全流程数字化运用,精准对接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同时强化数据治理,提升数据支撑能力。数据中台应用服务支撑、AI等通用能力平台建设等有序推进。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与北京、上海、深圳三家数据交易所加强合作,共同探索推进数据要素共享应用。获评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四级。报告期末,个人手机银行和买单吧月度活跃客户数(MAU)分别为4054.82万户、2495.51万户,云端银行服务用户达到400.80万人。

  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竞争已经由过去单一产品服务或交易的比拼演变成场景和生态的竞争。场景金融和开放银行建设能有效解决传统营销方式获客成本高、效率低、粘性弱的问题,交行也将其作为数字化新交行建设的重要内容。

  截止报告期末,交通银行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真正完成场景金融的架构和建设。在“引进来”方面,依托交行手机银行所形成的“一体、两翼、多点支撑”场景建设思路及架构。经过持续地投入和建设,个人手机银行已上线6大类160余项非金融场景,服务涵盖生活缴费、政务民生、出行服务、健康医疗、餐饮娱乐、住房安居等各个方面。

  “走出去”是聚焦四大类重点场景的生态建设。围绕医疗、交通、教育、政务四类民生服务场景加快布局。在教育场景端,围绕现阶段校园数字化和培训服务资金监管,提供集校内账户、消费支付、学杂缴费、资金监管等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在政务场景上,围绕金融赋能数字化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能力,输出集账户、信贷、支付、融资等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政务场景内“查、约、办、付”全流程闭环的服务体验;在交通场景方面,针对各类交通出行平台在停车、加油、充电、ETC通行等环节中的账户、储值、消费等金融需求,为平台提供账户、支付、资金监管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在医疗场景端,在政务平台、医疗平台、医院平台、医保平台积极推广“惠民就医”产品,已覆盖门急诊乃至住院、购药医疗场景,在全国27家省直分行、35个城市上线。

  跨境金融大有可为

  交通银行一直秉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双循环”,紧抓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核心节点企业,做大做强链金融服务,更好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提升客户粘性,吸引结算性存款。

  上半年,交行围绕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等业务,优化业务流程,丰富场景化服务,提升业务便利性。跨境电商业务量同比增长413%,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业务量同比增长114%。贸易融资发生额同比增长43.57%。

  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跨境金融发展的空间较大。近年来,交行围绕跨境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汇率避险、外贸新业态等四大重点开展跨境金融发展。一是依托境内外、离在岸一体化经营,通过贸易融资等产品加强企业跨境融资支持力度;二是积极推进跨境人民币运用。上半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量同比增长10.6%;三是优化线上化基础贸易金融产品功能,推进产品迭代升级。Easy汇、证、贷发生额同比分别增长173%、113%、123%;四是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目前已实现对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等重要经济圈的外贸新业态服务覆盖。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等新业态项目的业务量分别同比增长413%、114%、70%、60%。

  展望下一步,交通银行将持续优化外贸新业态产品功能,推进相关业务在全国重点区域复制推广;丰富国际业务管家系列适用场景,推进产品向公共事业、物流、资本金等收付场景延伸拓展;灵活运用跨境金融项下各类本外币融资产品,进一步支持进出口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