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江门上市企业半年报:14家盈利 睿智医药净利大增185倍

  8月30日,随着小崧股份半年度报告披露,江门15家A股上市公司半年度“成绩单”全部出炉。

  数据显示,江门上市公司的发展规模有所提升,江门市15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6.54亿元,同比增长15%,每家企业营业总收入均超亿元,其中,6家企业营业总收入超10亿元,领益智造以148亿元位居营业总收入榜首。14家企业实现盈利,睿智医药是上半年的“双冠王”,净利润9.57亿元位居榜首,同时,睿智医药的净利润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8518.34%。截至南都记者发稿,15家企业总市值超1100亿元。

  另外,江门上市企业加大研发投入,15家上市企业半年研发投入共计16.8元,同比增长14.7%,10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比增加。

  纵观江门上市企业半年数据,与江门大环境相息息相关,上半年江门市经济总体保持恢复增长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GDP增速更是跃居全省第二,为10年来最好排位。

营业总收入

15家企业营业总收入近300亿元,领益智造占一半

  南都记者统计,江门市15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6.54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领益智造实现营业总收入148亿元,占15家江企总营业收入的49.9%;道氏技术和世运电路分别以37.2亿元和22亿元营业总收入排在第二三位。

  15家上市企业中,有8家企业营业总收入实现增长,其中世运电路营业收入增幅最大,同比增长46.71%,营业总收入达到22.0亿元。增加的原因是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大客户订单维系力度,保障产品质量及交期,得到客户认同,订单同比大幅上升;IPO募投项目二期实现满产,可转债募投项目开始投产,产能提升充分满足订单增长需求;奈电科技财务数据纳入公司合并报表,均导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迪生力实现营业总收入增幅36.86%位居第二,主要系子公司广东威玛业务正常运营,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增加。甘化科工营业总收入1.8亿元,同比下降38.76%,是15家企业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企业,原因是报告期内,糖贸易收入下降,公司逐渐减少并于5月终止该业务;受疫情影响,部分军工产品尚未交付。

净利润

14家企业实现盈利睿智医药净利润增长185倍

  江门15家上市企业,有14家实现盈利,睿智医药、领益智造和道氏技术位居净利润榜前三位; 不过,只有5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增幅前三分别是睿智医药、世运电路和美达股份,其中睿智医药净利润9.57亿元,增幅同比增长18518.34%,世运电路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70.57%;美达股份净利润5582亿元,同比增长22.31%。

  睿智医药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689.65万元,同比下降18.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658.47万元。净利润大幅上涨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为聚焦医药研发及生产服务业务(CRO/CDMO业务),公司置出益生元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

  世运电路营收和净利润大增加的原因,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大客户订单维系力度,保障产品质量及交期,得到客户认同,订单同比大幅上升;IPO募投项目二期实现满产,可转债募投项目开始投产,产能提升充分满足订单增长需求;奈电科技财务数据纳入公司合并报表,均导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同时,叠加原材料价格回调,汇率波动等因素综合影响,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科恒股份是唯一一家亏损的企业,亏损1084万元,上年同期是808.3万元,同比下降234.14%,公司2022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6.23亿元,同比增长13.2%,在营收增长的情况下,公司亏损,报告中提到,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为锂电池产业链上游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其他还包括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新材、光电设备等。年产 800 吨稀土发光材料扩建项目没能达到预期收益,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由于受稀土原材料价格下滑、产品价格下调、 LED 替代节能灯等因素影响,稀土发光材料市场需求下滑,且无明显改善迹象,行业需求与原先的市场发展预期相差较大,造成募投项目产能未能完全释放和销售收入低于预期,从而未能实现预期收益。

研发投入

15家企业研发投入超16亿元同比增长14.6%

  南都记者梳理江门15家上市企业半年报发现,研发投入共计16.8亿元,同比增长14.7%,上年同期研发投入14.6亿元,10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比增加,这也说明,虽然多数企业净利润同比减少,但是依旧重视研发投入。

  领益智造研发投入超10亿元,占据首位,领益智造营业总收入是148亿元,意味着研发占营收比7%;研发投入增长最快的是迪生力,半年研发投入1119亿元,同比增长100%了,原因是本期内子公司广东威玛技术人才增加及研发投入加大所致;研发投入增长排在第二位的是芳源股份,半年研发投入4896万元,同比增长62.4%,主要系本期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增加股份支付1851 万元所致,芳源股份作为江门科创板“第一股”,于去年8月上市,主要从事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和镍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池NCA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商,其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和镍电池的制造,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动工具、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

  华铁股份是半年研发投入下降幅度最大的企业,从上年同期的4273万元,降至今年的2389万元,同比下降44%,较上年同期减少主要为上期高铁座椅专有技术研发产生了较大的试验投入,随着该部分技术成熟,本期发生的研发投入有所减少。

  江门市也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如江海区对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在50万元(含)以上且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在3.5%(含)以上的创新积分200强企业,按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的2%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研发补助。同时,对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在5%以上,且主营业务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研发补助。

产业链

15家上市企业涉多个产业链但企业规模相对偏小

  据统计,江门市拥有涵盖工业41个大类中的35个、207个中类中的142个,拥有2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产业基地,工业基础良好。

  梳理江门15家上市公司发现涉及多个产业链,南都记者从江门市经信局获悉,涉及产业链主要是新材料、新能源、家电和生物医药。不过,与周边城市相比,江门上市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作为江门上市企业市值最高的领益智造,上半年总营收是140亿元,利润4.8亿元。总市值排在第二的道氏技术刚超百亿,其他13家企业总市值均低于100亿元。如果要发挥企业在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必须在规模上实现突破。

  据了解,江门围绕新能源电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以及金属制品、食品、造纸和印刷等一批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由市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明确了各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新能源电池”可以作为一个突破方向,江门是广东省新能源电池核心原材料主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新能源电池原材料、电芯制造及PACK成组、电池生产装备及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而今年年初,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江门基地项目正式签约,将为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加速迈向千亿级奠定基础。

暖企惠企

江门出台系列稳经济政策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江门市不少企业在用工、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遇到了难题,这一点在15家上市公司半年报中均有提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14家企业实现盈利,实属不易,这其中有很重的一点是江门在年初就出台一系列暖企措施。如《新春暖企惠企十条》政策,从做好企业用工保障服务、鼓励制造业企业增产增收、加大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等10方面,提出了28条措施,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做好企业用工保障服务,对规上限上等重点企业在2022年2月内通过省际包车方式将员工接回江门且单次接送30人以上的,按照实际包车费用的5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最高补贴10万元;

  鼓励制造业企业增产增收,对第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及以上的规上制造业企业(不含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同比每增加500万元奖励1万元;2021年第一季度以来新投产的规上制造业企业,2022年第一季度产值每新增500万元奖励1万元。单个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

  还有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对2019年至2021年企业发生的技术交易,年度总额在10万元以上的,按交易额的10%给予补助,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30万元,提前到第一季度兑现。

  “加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制造业企业厂房租金成本……江门稳经济政策出台,资金方面,除保障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落地外,江门政府还安排5.9亿元持续加码稳增长措施。”今年6月,《江门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实施方案》印发,“真金白银”扶持企业。

资本市场“江门板块”

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23家初步形成“雁形”后备上市梯队

  1994年9月7日,广东甘化(现甘化科工,000576)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拉开江门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序幕,截至目前, 江门共有15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100亿元。

  从15家上市公司区域分布来看,高新区(江海区)聚集的上市公司最多,达到4家,蓬江区和台山市各有3家上市公司;新会区有2家上市公司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各有1家上市公司。

  据江门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以来,成功推动江门市3家企业成功在境内上市,取得“十四五”开门红,先后实现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江门第一股”及科创板“零的突破”,上市公司数量增速创“十三五”以来最高,跑出了“江门速度”。目前,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23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15家,港股上市公司8家。

  此外,江门市新增1家企业(博盈特焊)申报IPO成功过会待注册,2家企业(天地壹号、优巨新材)申请IPO获受理,6家企业(雅图高新、宝德莉、丽宫食品、钧崴电子、科杰股份、华龙膜材)进入省证监局上市辅导,其中今年4家企业报辅导,创历史新高。另有2家新三板的企业成功从基础层转创新层,资本市场“江门板块”日益壮大。此外,超过62家企业进入上市企业培育库,多家企业启动了上市进程,初步形成“雁形”后备上市梯队。

  江门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江门市上市公司近年来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大多成长为地方经济的龙头支柱企业。2021年以来,全市上市挂牌发债企业通过IPO、定向增发、发行可转债、公司债券等方式从境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总额121亿元,其中上市公司筹资41亿元,累计现金分红27.54亿元,累计上缴各项税费超过32亿元,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江门上市公司总体质量尚可,但是也存在部分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不佳、财务状况不够稳健、信息披露质量不高、股票质押率过高、商誉减值突出、治理运作不够正常等问题,其中重点是业绩下滑、财务状况不够稳健及商誉减值,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企业上市

实施“金种子” 计划打出组合拳积极推进企业上市

  2020年,江门市政府印发《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金种子”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显示,江门市要经过3年(2021年~2023年)的努力,江门要争取全市境内上市企业在2020年基础上增加12家,启动IPO程序企业增加50家。

  据江门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局运用“七个一”措施,即一个协调联席会议、一套系列扶持政策、一个信息化系统、一个金融集聚区、一批专家智库及服务资源库、一个上市协会及活动品牌、一群优质投资人,实现高质量供给推动企业走上高质量资本市场发展之路,让江门成为企业培育上市的沃土、热土、厚土。

  2021年江门市出台了《江门市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降低企业改制上市成本、推动募投项目共担共享、支持上市企业再融资等方面,对“金种子”和上市企业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其中企业成功上市最高可获得奖励565万元。去年共对辖区企业上市、再融资实现奖励 1500万元,今年预计超过2000万元。

  此外,出台了《江门市“金种子”企业培育工作指引》,汇集各级各部门资源,完善“金种子”全生命周期培育生态,其中每年由市统筹安排500亩用地指标,用于支持我市“金种子”企业及上市公司的重点工业项目。另外,近期江门市出台了《江门市促进专精特新和“金种子”企业增量提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加大政策力度支持“金种子”企业高质量发展,并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

  同时,构建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企业上市。一是健全市级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升格为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制度总召集人。二是江门市分别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全国股转系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江门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并将于近期与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签订协议,设立江门运营中心,江门市即将建成全谱系全覆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体系。

  此外,还精准高效服务企业,助力企业加快上市进程;丰富金融业态,优化上市环境。大力打造金融集聚区,出台落户、租金、人才等方面优惠政策,重点吸引私募、风投、创投等落户,探索吸引境外资金以QFLP落地。截止2022年7月末,共有31只基金落户人才岛金融集聚区,规模达58.9亿元。

  江门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金种子”计划的时间过半,如按上市家数算进度仅为1/4,按进展程度算为1/2,还需进一步加油努力。下一步将抢抓北交所开市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江门市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以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江门板块”为目标,全面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全面实施“六大工程”,以资本市场力量助推八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