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服贸会上传来能源转型声音 氢能助力绿色中国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提升,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与此同时,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结构有待优化、碳排放量大等问题也不断显现,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能源安全等成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发展领域。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实现“双碳”目标为总体方向,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毕马威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成果发布会上分享了氢能研究,对氢能产业链、各国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并对氢能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毕马威中国及亚太区主席陶匡淳表示,世界能源结构正面临深刻调整,当前以多元化、清洁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能源转型正在不断加速。氢能作为高效低碳的能源载体,绿色清洁的工业原料,在交通、工业、建筑、电力等多领域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氢能是中国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出台支持政策,未来氢能有望获得加速发展。

  低碳社会开启氢能的探索之路

  从全球角度来看,当前氢能产量约7,000万吨左右,且主要为化石能源制氢。随着全球低碳转型进程的加快,氢能特别是清洁氢能将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国际主要能源机构的预测,到2050年,氢能产量将达到5-8亿吨区间,且基本为以蓝氢和绿氢为代表的清洁氢能。从占比角度来看,氢能有望从目前仅约0.1%全球能源占比上升到2050年12%以上的占比。

  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氢能产业热度攀升,发展进入快车道。2021年中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同比增长32%,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中国氢能产业联盟预计到2030 年碳达峰期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约4,000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 5%, 其中可再生氢供给可达约770万吨。到2060年碳中和的情境下,氢气的年需求量有望增至 1.3 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 20%,其中70%为可再生能源制氢。

  氢能产业链初现雏形下游应用场景丰富

  氢能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制氢,中游氢储运、加氢站,以及下游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在制氢端,电解水制氢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绿色氢能生产方式,特别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水制氢是目前众多氢气来源方案中碳排放最低的技术路径,与全球低碳减排的能源发展趋势最为一致。电价和电解槽成本是实现绿氢规模化生产的关键。

  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已进入商业应用阶段,而有机液态储氢、固体材料储氢尚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其中,气态储氢是目前发展相对成熟、应用较广泛的储氢技术,但该方式仍然在储氢密度和安全性能方面存在瓶颈。在加氢站方面,2021年中国新建100座加氢站,累计建成数量达218座,位居世界首位。2022上半年国家进一步统筹推进加氢网络建设,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270座。从区域分布来看,当前我国加氢站可实现除西藏、青海、甘肃外的省份全覆盖,同时具有一定的区域集中性特征,位列前4的省份依次为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

  目前氢能的主要应用场景集中在交通业、工业、发电以及建筑等领域。其中,交通、工业为主要应用领域,建筑、发电和供热等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60年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氢气使用量分别占比60%和31%,建筑领域和发电与电网平衡领域占比分别为4%和5%。

  氢能股权融资趋势及行业展望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今年上半年,氢能行业股权融资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火热,共发生融资事件21笔,融资金额15.9亿元,融资数量和金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50%和137%。氢能产业投资呈现出投资轮次较早、投资区域较集中和热门赛道全产业链分布等特点。

  在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和资本青睐等多重有利因素的影响下,预计氢能产业的发展将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并呈现出以下主要趋势:氢能有望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实现商业化;绿色制氢、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加氢站设备国产化将成为氢能行业热门赛道;氢能区域产业布局快速形成。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