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针对一些网络科普谣言或虚假信息如何应对?中国科普研究所回应

  9月5日,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在发布会上表示,随着我国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给公众带来很多正面信息的同时,也因为网络空间中存在一些虚假信息,甚至是一些谣言。针对这些现象,中国科协高度重视,重点开展了科学辟谣工作。

  王挺介绍,2019年8月,中国科协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上线运行了科学辟谣平台,这个平台充分发挥科协的组织优势和智力优势,组织科学家开展及时辟谣活动,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科学跑赢谣言,不断增强大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科协和有关部委共同开办的科学辟谣平台,在开展科学普及的同时,不断强化价值引领功能。通过谣言研究、内容生产、联合发榜,开展正确的科学知识输出,再加以专业辅导,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形成了“捕捉线索—及时辟谣—正向传播”的有效工作机制,并与有关部委和商业平台形成了提供谣言线索、反馈辟谣服务的双向沟通模式。这个平台从2019年8月至今运行三年多来,成效还是很明显的。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科学辟谣专家库专家总人数已经达到1607人,辟谣库累计收集谣言达到11464条,发布辟谣作品3911个,总用户数量已经达到756万,累计传播量和话题量超过了73.2亿次。科学辟谣平台通过这样一些工作,在2021年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100+高校科学辟谣联合行动》入选中央网信办2021年度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这个平台还联合了学习强国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每月发布“科学”流言榜月榜,目前这个月榜已经累计发布了40期。

  同时,针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比如,就新冠肺炎疫情、食品安全、老年人生活、应急安全等,发布专题性辟谣榜单。这项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大力支持。下一步,中国科协将持续推进科学辟谣平台建设,有力促进清朗网络空间、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有三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升级人才服务体系,提升平台专业能力。持续打造好专家团队,强化资源建设,积极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辟谣工作的积极性,组织他们更好地提升专业辨别和内容生产能力。

  二是扩大辟谣“朋友圈”,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强与社会团体、媒体平台合作,深耕特色,联合策划推出精品内容,打造科学辟谣品牌。

  三是完善平台运行机制,强化参与治理能力。继续完善建立识谣辨谣、分析研判机制,不断优化和提升平台运行效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